您现在的位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史文化网首页  >  校友动态  >  正文

济世同缘 同舟共济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20-08-11 11:01:44 编辑:陈攻


郑晓边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世人带来一场旷世劫难,扛过磨难的老人更加珍惜生命之光!重温《世界史》与《中国通史》,万千年来世界人类和家国发展潮起潮落,似曾相识!作为毕业于同济医学院、从事了40年的健康心理学专业教研的学子,“济世同缘的大医学情结犹在,“同舟共济的母校精神没齿难忘!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警世恒言仍在耳边回旋!

改革开放以来,我与妻子耿北玲在同济医学院同窗学医,同舟共济,立业成家,相濡以沫40年!那天,我终于作为“知名校友”,接受同济医学院邀请,回到阔别了快半个世纪的母校,为关心下一代工作服务,向恩师和兄弟姐妹们分享生涯报告,捧出了“济世同缘、生涯如歌”的赤子之心

作者夫妇,同济医学院院史馆2019

回到母校同济医学院,那里的一草一木、灯火通明的大教室、拥挤的饭堂小道、图书馆旁的圆桌石凳、医院实习的匆忙……仍历历在目!我的全册课堂笔记中清晰地记录了青春的岁月与师生互动过程,记录了医学生五年的学习辛劳和智慧的启程,记录了老师们的谆谆教诲与师德师风,记录了生命教育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式的漫长整合之路。

1983年毕业我留校从事医学教育研究工作做了件事:一是进行卫生系毕业生职业问卷调查,二是访谈了一些著名同济老教授,开始对同济的历史和磨难有了解,从上海同济大学西迁武汉后,老一辈医学家创办了同济医学院和同济、协和两所附属医院,把医院服务从临床扩展到社会大医学。社会医学一批前仆后继、艰苦创业、同舟共济者

2013年同济医学院78级卫生系校友回母校纪念毕业30年,全班同学赠送给母校一块纪念石,我为其设计了一枚印章“济世同缘”意寓同济母校百年历史源远流长,同济人不会忘记悬壶济世的医学宗旨,为华夏五洲大众服务。同济人谙知传统医学一定要顺应当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需求,做好心理的抚慰和社会康复,才能成为一代名医

同济前辈社会医学家们给我们留下了勤于思索的习惯和医治大社会的眼光。在职场生涯中,我们这一代人一直在苦苦探索医学、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管理学之间的契合点,试图整合几个学科的理念,探索医学人文发展建构模式,既重视科学研究方法,又看重人性的适应和发展过程。作为社会化的医学人,我们喜忧参半:喜的是多学科的契合点已经出现,新的平台发展前程似锦;忧的是普世大众还缺乏科学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人类生存环境还存在大量生物、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危机

令人欣慰的是,今日同济77-78级校友多数都成为医学专家学者,他们活跃在五洲四海的抗疫一线,正努力传承母校同舟共济精神,同缘济世、心绘彩霞!

作者作品2017

记得2011-2012年,我们夫妇的几篇访美文章被时任同济海外校友会主席卢刚转载到海外校友会网页上,一时间寻回来许多分别了20多年的校友游子信息!尤其是海外校友会副主席王钢将自己回忆父亲王辨明教授的文章传我拜读,使我联想起同济恩师的教诲和77-78级兄弟姐妹同窗求学的岁月,心潮起伏,夜不能寐!

2014年开始,王钢和卢刚邀请我和同济部分校友参与《德源中华、济世天下——同济医学院故事集》的编写,该书最终于2017年出版主编:卢刚、王副主编陈英汉郑晓边过孝汉朱嘉象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这是一部50万字珍贵的精品著作,以此向同济医学院几代老师和亲人以及校友表达真诚的110周年校庆祝福和感恩之心!该书已被哈弗大学燕京图书馆收藏(京东、亚马逊、淘宝、当当、苏宁易购均可网购)。海内外校友阅读者感同身受地看到,同济人正放开自己的胸怀与眼界,传播科学之理,传扬艺术气质之风,从个体诊治转型社会大处方,从海外象牙塔治学回归家园故里服务,继承老一辈医者仁心品格,同舟共济、传承幸福!

德源中华、济世天下2017

哈弗燕京图书馆收藏证书2019

   主编卢刚和王在序言中陈述了编委会编撰该书的意图:“这本书的目的就是以故事的形式告诉读者同济医学院和同济医人的真实故事她充满了爱! 我们希望同济医学院这个金凤凰给华中科技大学增添辉煌!”编委会用了近4年的时光撰稿、组稿、修稿。作者们身居全球各地,同舟共济,用同济人的治学风格叙述师生情,感悟同窗心灵。该书的宗旨是通过汇集几代作者对同济医学院创始以来的珍贵回忆片段、历史照片及人文逸事,将同济医学院110年光辉而坎坷的历史进程真实地展现于世。该书选取了在医学各个领域中领军的数代“同济人”为对象,旨在通过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朴实故事来发掘同济医学院在其百十年医学教育、临床实践和医学研究史上所形成的独特人文精神。全书内容包括序言、同济医学史、同济医学人、同济絮语等篇章。著名校友吴孟超院士与冯克燕教授为本书题词,陆道培院士、杨宝峰院士、陈孝平院士和胡丙长院士分别作序。

   110年的校史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仅是沧海一粟。如何为这段历史谱写出华彩乐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编委会校友经过多次商议,一致认为从1900年的宝隆同济医学堂开始撰写医人的故事到1950年的同济西迁为主线。我在约稿的过程中再三向校友们呼吁:时过境迁,同济人的精神和风骨在一代又一代后人心中回旋,在同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父辈和老师留下了宝贵的史实,当今文献记载欠缺完整资料,作为同济专家学者后代以及学生代表,若能在百忙中撰写父辈和恩师的生活故事,该多么有意义!希望校友们留下笔墨,挽救中华遗产!

与妻子在该书中撰写了“社会医学的开拓者、“校园里的交响乐章”两篇文章,我希望海内外校友们在父母安在和自己的生涯成熟阶段写出同济几代人的彩!

有校友问,为什么书名是《德源中华、济世天下》?我的诠释是:“济世天下”道出了医学的服务宗旨,“德源中华”隐喻同济医学院百十年来的德医传入之渊源,也讴歌中华医德之传统为什么撰写医人故事1950年同济医学院由上海西迁武汉为止?我想,记录那些家国磨难、战火纷飞的创业年月,更能促进同济后人温故而知新!同前50年的历史相比,1950-2000年是同济医学院蓬勃发展的高潮阶段,那段历程记载着我们几代人的梦想和艰苦创业、承前启后、人才辈出的华彩篇章!要写的名人很多,待写的普通医生和同济医人更多!若能把撰写回忆录当成后辈同济人的幸福探索,何愁该书不能流芳百世!

德源中华、济世天下已开启当代同济人生活叙事的新航程。2019年我又接受海外部分校友邀请,参与了另一部巨著同济叙事胡克勤主编、向惠云、刘红梅、邓玲共同主编,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编辑发行2019)的编撰工作,我与妻子撰写了“同济的医学教育者、“医学生的艺术生活”、“同济芳华映照天涯”三篇文章,来表达我们夫妇对海外同济校友的关切和同济人的医学艺术修养和家国情怀。

同济叙事2019

当今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蔓延给人类社会带来挑战。冷战思维、网络限制、文化经济政治冲突使海内外校友的生活工作压力剧增,山雨欲来风满楼!但我们相信,济世同缘、同舟共济之母校精神一定会协助校友化解危机,贮存希望!再次引用我在《生活叙事 生涯如歌》中的描述,表达对太平洋彼岸校友和家人的祈祷与祝福

那天我与北玲去旧金山LINCOLN公园,但见山峰陡立,古木参天,树枝随海风摇拽,高大的松树因常年遭受海风的侵蚀,迎风面已光秃秃,尖尖的树梢向背风面倾斜,形成了傲骨风霜的硬派气质从辽阔的太平洋面形成的海浪一排排、一阵阵地拍打着岸边的巨石暗礁,翻腾的浪花醉人心脾,沧桑的景观令人敬畏身处美国西海岸前沿,眺望洋的那边中国大陆上海伫立山头,令人遐想,多少中华精英跨越这道洋面赴五洲四海创业发展?多少英雄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前赴后继海内外同济人在表达自己生活故事的时刻,老少参与、真情流淌,希望更多的校友带上自己最美好的感恩情怀和祝愿,继续同舟共济、回归生活,共同谱写鸿篇巨制般的同济交响诗!

作者作品2018

参考文献

1、郑晓边著. 生活叙事、幸福传承,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郑晓边. 生活叙事、生涯如歌,湖北科技出版社2018

3、卢刚王钢主编. 德源中华、济世天下-同济医学院故事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7

4、胡克勤主编、向惠云、刘红梅、邓玲共同主编. 同济叙事,同济医学院海外校友总会2019

近年来为同济校友之作

*郑晓边:德源中华、济世天下-祝贺同济故事集出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网2017.5.18

*郑晓边:同舟共济、心回家园,同济海外校友总会海外信札,《创新同济2017.6

*郑晓边:同济医学教育影响人的职场发展40年,《大医精诚》2018.8.17

*郑晓边:济世同缘 生涯如歌——同济医学院关工委举行服务大学生专题报告会,同济医学院网2018.3.29

*郑晓边生活叙事促进生涯发展,《叙事医学》2018.9.

*郑晓边:社会医学的传承——祝贺同济校友任职哈佛医学院人群医学系中国中心主任《搜狐教育》2019.11.11.

*郑晓边:“口碑医生”不宜靠网络投票选拔,《健康报》2016.9.12.5

*郑晓边:SCI易主,中国科技人员怎么办,《今日科苑》评论2016.9

*郑晓边,改革开放40年同济生涯,《九三学社湖北省委》2019.1.2.

*郑晓边:幸福立心 任重道远——新中国成立70年纪念叙事,《华大在线》2019.6.16.

*郑晓边:我与同济医学院的一世情缘《搜狐教育》2019.7.27.

*郑晓边医学·艺术·人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网综合新闻2019

*郑晓边:《德源中华 济世天下-同济医学院故事集》被哈佛大学燕京图书馆永久收藏《搜狐教育》2019.8.30.

*郑晓边济世红梅赞--2020新年祝福海内外同济校友《彩霞映满天》2019.12.30

*郑晓边同缘济世 心绘彩霞,《彩霞映满天》2020.3.4.

作者简介:郑晓边,华中师范大学教授,1983年毕业于同济医学院,留校任医学教育研究室编辑,加拿大Concordia大学心理系高级访问学者中国心理卫生协会青少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荣誉委员中国心理学会学校心理学和老年心理学专委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理事和老年心理专委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质量监测评价指导委员会委员,湖北省老年学学会老年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九三学社湖北省委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办公室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航空路13号  邮政编码:430030 联系电话:027-83692814  鄂ICO备03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