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史文化网首页  >  院史钩沉  >  正文

馆藏揽胜 ——带你走进同济医学院百年历史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19-12-10 09:57:37 编辑:张地


编者按:同济医学院创办于1907年,由德国政府、清朝政府和中、德两国商人共同出资创立,是20世纪初为数不多的具有德国医学教育传统的现代医学教育机构,在中国医学教育史上有着特殊地位,同济医科的历史反映了中国现代医学教育起源和发展的一个面相。



馆藏揽胜——带你走进同济医学院百年历史


史海钩沉,风云荟萃同济;百年沧桑,大师显赫中原。同济医学院创办于1907年,是中国现代医学教育发源地之一,虽历经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风雨洗礼,仍然完整地保存下来,并于1950年迁入武汉,至今已走过112载春秋,成长为具有同济特色的历史名校。在历史长河中,每一件经大浪淘沙留存下来的实物,都是独一无二的时光坐标,让我们跟随着这些馆藏,一同见证同济百年,沧桑巨变。


同济医学院院史馆由原学院生化楼改建,该馆于2007年同济医学院建院100周年之际开幕。


同济医学院院史馆


1 同济医学院院史馆


2013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发布武汉市文化遗产第八批优秀历史建筑保护目录,该楼被列为一级保护建筑


2 武汉市人民政府发布优秀历史建筑


由于原院史馆旧址地势低洼,汛期淹水,2017年学院将该院2号教学楼4层会议中心的长廊改造成院史文化展示厅,命名为同济医学院院史文化长廊长廊于同济医学院建院110周年之际开幕。另在长廊边辟出1间会议室,建立了院史实物展览室,布置有28个展柜,展品172件。院史文化长廊如今成为了学院文化建设的新地标。



3 同济医学院院史文化长廊


4 同济医学院院史实物展览室



德人初创 上海办学


1900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立同济医院,宝隆医生病逝后,为纪念宝隆医生,特将同济医院更名为宝隆医院(Paulun Hospital),这也是如今同济医院的前身。



5 宝隆医院外景


1907年,宝隆医生秉持医院能救人于一时,而学堂能救人于后世的理念在上海建立同济德文医学堂


6 1907年同济德文医学堂大门


19126月,医、工两学堂合并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17314日,中国政府正式宣布与德国断交并对德宣战,同济医工学堂被迫关闭。1918年,由教育部拨款在吴淞购地筹建同济大学教育楼及校舍,1921年落成,同济师生们陆续迁入竣工后吴淞校区。1927年国民政府正式命名为国立同济大学


7 同济医工专门学校赁借吴淞中国公学校址契约(1919年)


8 1921年新落成的同济大学吴淞校区主楼


学院于1925年创办的《同济医学月刊》,刊登校友的研究心得或介绍医学新进展,当时德国学者常在该刊和德国医学刊物同时发表论文,开创了中德学术交流之先河。


9 《同济医学月刊》1926年第2卷第1期封面


许多同济的毕业生又赴德国深造,吕富华(1907—2000),1933年国立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后赴德国弗莱堡大学留学,他对烟草是否致癌的研究发生了兴趣并进行大量研究,发现涂了烟焦油的皮肤细胞和组织真的发生了癌变,其论文于1934年发表在《法兰克福病理学杂志》上,是世界上最早发表的烟草致癌论文,他也是世界上第一位发现烟草可以致癌的科学家。


10 吕富华于1934年发表于《法兰克福病理学杂志》的论文


历经辗转


19378月,抗战全面爆发,日本飞机接连轰炸吴淞地区,同济主要校舍化为一片废墟,学院被迫6次迁移,辗转6省。



11 1937年日军飞机轰炸后的吴淞校区医学院解剖楼废墟


12 抗战期间学校迁徙示意图


在战火纷飞中,医学院随同济大学辗转迁徙,但教学和管理依然有序,此为学生杨超前(1914-1980)的学籍卡,记录了所学课程、教授、学时等内容,还有任课教师的签字和签章。在昆明,同济大学医学院有2期学生毕业。



13 1934—1939年同济大学医学院的入学出学证(此页为昆明时期的一页)


14 同济大学医学院王辨明(1914—2007)的毕业证兼学士学位证书。


后学校迁至李庄,尽管李庄物质条件差,但聘任教师的程序却很严肃,聘书周到严谨,写明了职务、科别、任期、月薪。


15 杨超前同济大学医学院助教聘书(1941年)


当时没有教材,老师就用自己学过的德国原版教材,学生们听课记笔记,教师自己动手,编写教材。


16 李庄时期使用的德国病理原版书(1935年出版)


17 李庄时期师生们手绘人体解剖图谱(1941—1946


同济大学医学院迁至李庄后,在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任教没有内迁的德国教授,在宝隆医院原址成立了德国医学院(DMAS)并招收学生,此为病理学教研室杨述祖教授收藏的1942年组织学检验报告180例。


18 DMAS的教学基地德国病理学研究院组织学检验报告(1942年)


虽然条件艰苦,但教师们以极大热情投入工作,寄生虫教研室教授姚永政(1901—1987),编纂《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用图》,林竟成(1907-1987)积攒了大量资料卡片,自制的资料卡片盒。



19 姚永政编纂的《人体寄生虫学教学用图》(1949—1950


20 林竟成自制的资料卡片盒


1941年春,迁至李庄的省立宜宾中学37名学生在一次会餐后发生集体中毒,临床表现为:轻者浑身无力、皮肤发麻,重者上吐下泻,四肢麻痹。这种病症在当地经常发生,当地人称之为痹(音“Pa”,在四川话中意为软瘫)病,俗称麻脚瘟软骨病


19421月,宜宾城区交通街发生一起食物中毒死亡案件,杜公振让病理学馆对死者进行解剖,并记录、进行卫生检验,结论是食用了食盐中所含氯化钡中毒致死,杜公振和邓瑞麟助教决定对此病展开深入研究,提出利用芒硝(硫酸钠)沉淀、分离食盐中氯化钡,这项科研成果后来汇集以《痹病之研究》发表,获得了1943年教育部全国应用科学类学术发明一等奖。




21 1943年教育部应用科学类学术发明一等奖奖状(痺病之研究应用科学著作)


抗战胜利后,同济医学院从四川复员回上海,中美合作所接收被洗劫一空的宝隆医院,同时将美军设备移入医院,并改名为“中美医院”,斯宾塞-布法罗镜双筒显微镜,雷明顿无噪音机械打字机,是当时接收的仪器设备之一。


22 斯宾塞-布法罗镜双筒显微镜(1943年美国制造)

23 雷明顿无噪音机械打字机


在当时,同济大学吴淞校园已经全部夷为平地,医学院的地盘严重不足且分散,经过各方努力,学校教学秩序很快恢复,留学德国并取得博士学位的毕业生,此时纷纷回到母校工作。裘法祖(1914—2008),1932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攻读医学,1937年赴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攻读临床医学,1939年冬毕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裘法祖留德前,王辨明送他一个铜镇纸,该镇纸的上半部分为刻铜圣手姚华手笔。


裘法祖就于1946年从德国回到同济大学医学院,任中美医院外科主任,后来成为我国外科学界的重量级人物。


24 王辨明送裘法祖的铜镇纸(1936年)


25 1946年裘法祖从德国回上海时的行李箱


不仅是同济的毕业生,一些年轻有为的学者如蔡宏道(1918—2003),也来到同济医学院,蔡宏道是中国研制抗生素最早的学者之一,1946年抗战胜利后,赴美国布鲁克医学中心进修深造,1947年回国任国防医学院卫生实验院副教授,馆中藏有他曾使用过的美国制造的微型电扇,当时电扇还是稀有之物,从上海到武汉,这台电扇陪伴他度过了无数个酷暑。


26 蔡宏道使用过的微型风扇(美国通用电器制造,1947年)


同时,留学生派遣工作也开始启动了,邓瑞麟(1916—2010),于1941年在同济大学医学院毕业(李庄时期),1947年赴丹麦、德国留学。


27 1947年邓瑞麟教育部留学证书(教育部长朱家骅签署)


在当时,学院已有8个学馆,18个专门学科,2所实力雄厚教学医院,中美医院、上海市中心医院(由同济与上海市共建),医学院及附属医院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和技术队伍,学科带头人后来几乎全是我国医学界大师级人物。


28 1948730日,国立同济大学附设中美医院全体医师合影


落定武汉


19502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决定,将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及附属中美医院迁武汉,教育部、卫生部和华东、中南两地军政负责人高度重视,医学院从上海迁驻汉口,于荒废的昔日华商跑马场另建新院。


29 19506月汉口华商跑马场旧址,在此建立起中南同济医学院


1951920日,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批复,同意同济大学医学院迁来汉口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改称中南同济医学院195212月,中南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卫生局、中南同济医学院、同济大学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签署了《关于同济医院迁汉合约》。


19548月,同济医院开始正式迁往武汉。1953529日,周恩来任命唐哲为中南行政委员会卫生局副局长,唐哲同时任中南同济医学院院长全面负责了这次搬迁工作。


1955年,历时5年的迁院工作正式结束,中南同济医学院的毕业生,第一次在武汉的校区看台前合影。


30 同济医院迁汉合约(19521231日)


31 1950410日,毛泽东任命唐哲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卫生部副部长


32 1953529日,周恩来任命唐哲为中南行政委员会卫生局副局长


33 1955年毕业的医学系毕业生在武汉的中南同济医学院合影


20世纪50年代,中南同济医学院建院初期,从东北购得许多直径超过1 m的东北松原木,全部泡在河沟里日晒夜露,制作成办公用品、教学用品及家具,其中当年用这些松木制作的连体松木课座椅,一直使用到1990年代,如今展览于院史长廊。



34 连体松木课座椅


1985年,德国驻华大使为裘法祖教授和武忠弼教授,授予大十字勋章2002年,为武忠弼教授颁发了星级大十字勋章,以嘉奖他们为中德文化和医学交流做出了特殊贡献。


35 武忠弼教授荣获星级大十字勋章2002年)


十字勋章是由德国联邦总统颁发的勋章,用以表彰在德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方面,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士,按照从低到高的顺序,勋章分为3个等级:十字勋章(Verdienstkreuz)、大十字勋章(GroßesVerdienstkreuz)、星级十字勋章(Großkreuz)。


1997年,德国医学会歌德无吸烟基金会,授予我校无吸烟环境歌德奖,该奖每年颁奖一次,专门奖励那些显著降低教师和学生的吸烟水平,为社会树立好榜样的卫生保健理科大学,同济医科大学是亚洲第一所荣获此项殊荣的大学。


36 歌德控烟奖(1997年)


国立同济大学、中南同济医学院、武汉医学院、同济医学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科经历了数次更改校名,但同济医科始终保持整体不变,同济医学院各时期的校徽、纪念章、公章和领导签名章,也见证了学校不同时期的变化。


37 同济医学院各时期的印章、校徽和纪念章


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定格着一代代同济人成长的轨迹;一件件珍贵的实物,记录着全院师生办学路上经历的韶华。百年同济,必将不忘初心,努力奋进新的时代,继续蓬勃发展,代代传承,生生不息。




本文为节选自陈英汉,柯育萍,邓静萍著《百年同济医学院记忆:院史馆藏品撷英》,原文刊载于《中华医史杂志》2019年第5期。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办公室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航空路13号  邮政编码:430030 联系电话:027-83692814  鄂ICO备03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