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史文化网首页  >  口述历史  >  正文

过孝汉:怀念我的父母过晋源、陆廉贞教授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14-02-25 09:07:04 编辑:校史研究室


言传身教


    “悬壶五十年活人万千咸钦医德,执教半世纪桃李满园皆仰师恩。” ——这26个字是对我父母亲半个多世纪杏林生涯的真实写照。


    1981年,父亲应德国洪堡基金会的邀请,回到了阔别35年的第二故乡——德国和奥地利访问和作学术交流,回国时他没有为自己买回大件电器,却自掏腰包为医院买了台幻灯机。


    父亲曾在人大、政协及各种会议上多次呼吁提倡精神文明建设和提高国民素质。在科研、教学工作中,父亲言传身教传医德,甘为人梯育新人,深得病人、学生和同事的爱戴。工作中身体力行,他常说:医生要克服“治病不救人,爱病不爱人”的倾向,除了过硬的医学本领外,对病人还应该多体贴和关心,要有同情心,绝不能损害病人的利益。医生要多接触病人,医疗仪器再先进,也不能代替医生对病人的触诊、叩诊和听诊。科研中父亲带头攻关,然而在论文署名上,他却执意要把学生的名字写在前面。坐诊时,他坚持实行病人只挂普通号,不设专家号。家中客厅里的长沙发经常成为登门求医病人的临时检查床。有的农村病人,以他们特有的纯朴方式来感谢他的救命之恩,送来一些土特产,但父亲都婉言谢绝了,实在推托不了的,他都会坚持付钱后才肯收下。在现在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他就是这么认真。


    家父一生为人正直,淡薄名利,处事低调,潜心学问。1984年他七十岁生日时,李绍白教授等曾策划在《同济医学院学报》上出版专辑庆贺,他得知后说什么也不同意。由于工作需要,父亲经常接触高级领导干部,但他从未向他们要过电话号码和因私事找过他们。医院的同事生病住院,无论是医生,还是普通工人,只要知道了,他都会亲自去探望。


    1983年的一天,晚饭后父母亲要我到书房去,他们把捐献无锡祖辈遗产2万元给家乡中学兴办教育的决定告诉了我,并语重心长地说:“希望你能理解我们作的这个决定。你很年轻,要自己创业!”


    到了晚年,父亲经常对同事讲,自己年事已高,为国家工作的时间不多了,要抓紧时间,多做工作。他书房的灯光常常亮到很晚很晚,由于年龄关系和用眼过度,他的眼球结膜时常出血,但他坚持带病工作,精心著书立说,为培养年轻医师呕心沥血。父亲的时间观念特强,无论是开会还是学习,他总是提前到场。“Zeit ist Geld”(时间就是金钱) 是他的口头禅。


    1991年5月8日晚,父亲在电话里讨论《临床内科杂志》主编继任人选问题时,因情绪激动突发脑溢血,这天正好是他患重症肺炎住院四个月,刚刚康复出院一周的日子! 他即刻要母亲和我打电话找来梁扩寰教授,交待工作和后事,他说:“我不行了,要去见马克思了,我死后,遗体要解剖,……。”是啊,这也是他生前在不同场合多次倡导过的——医学科学要进步,病理解剖必不可少。医务工作者更应以身作责,使得人们从旧观念、旧习俗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他就这样,没顾得上向一直守候在他身旁的母亲和我说上一个字,交待一句话,就匆匆地走了!在家父的追悼大会上,他的列代弟子肝肠寸断,怀着对这位老师的无比景仰和依依不舍的心情,不由自主地跪地磕头为他送行,场面令人动容,使我终生难忘!这是学生们发自内心的哀悼!这是师生情深最真实的流露!这是对家父最高规格的悼念!


    在整理家父的遗物时,我们无意中发现了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内科一位女军医写来的感谢信。原来在出差途中,她结识了父亲,慕名向他请教了几个学术问题。在百忙之中,父亲亲自给她写了长达7页的回信,将自己多年来积累的临床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她。父母亲出差途中,也曾不止一次地在火车、轮船上救治过突发急病的乘客……类似的例子举不胜举。


    父母共同生活了30年,在母亲因病手术后,父亲不仅从精神上积极鼓励她战胜疾病,而且在生活的点滴上更加无微不至地关心和体贴她。母亲则以女性特有的温柔,勤俭持家,对父亲的过去表示理解,并在工作和生活上给予了他全力支持和悉心照顾,即便是在那是非颠倒的非常时期,他们也是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濡以沫、如胶似漆。父母亲虽然离我远去了,但他们的优良品德和高尚情操却深深地激励着我。他们将永远活在我的心中!


   (过晋源,原同济医科大学教授,著名内科学家、医学教育家,中国现代内科学重要奠基人之一,国务院首批特殊津贴获得者。过孝汉,过晋源之子,现任职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科技集团。原文载于《武汉文史资料》,略有修改。)

[1]   [2]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办公室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航空路13号  邮政编码:430030 联系电话:027-83692814  鄂ICO备03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