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史文化网首页  >  口述历史  >  正文

陆定中:谈谈我对同济百年来医学本科教育的回顾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18-01-02 15:10:19 编辑:王涛

我是1933年出生,19558月随全国院系大调整而转到武汉医学院卫生系学习,毕业后留校在卫生系任教,从见习助教做起一直到教授,1984年任教务处处长。但在退休前还一直坚持在教学第一线给学生讲课。此后又参加了医学教育督导工作,直到2007年因病辞退了一切工作。不知不觉地在同济做了近50年的医学教学及教育管理工作。

同济始于医学本科教育,同济有多久医学本科教育就有多长。百年来同济医学院师生一贯重视本科教育,视之为:“树人之根基;栋梁之璞玉”。办出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医学本科教育,列于我国医学教育之前茅,为我国医学教育的建设作出了贡献。根据历史的变迁,以下分为四个时期来回顾。

一、1907-1948

2006年学校要庆祝同济百年,组织编写同济1907-2007百年院志,要我编写医学本科教育部分,刚好我此时已退休,有较多的空闲时间,仔细地查阅了自1907年以来同济的医学教育档案。

1907年德籍医学博士埃里希·宝隆医师(Erich Paulun)主持建立了医学教育,这也是我国由德国传入的最早的西方医学教育之一。当时的医学专业模式完全采用德国医学教学方式,它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要求学生会较熟练地运用德语,以此来学习专业。教育目标是:“品性高尚,体格健全,思想进化,感情优美,精诚团结,勤苦耐劳,有生产之能力,有创造之精神,有负责任为国家社会尽义务之愿望,有刚毅果决为民族谋复兴之企图。”教学安排是仿德国大学学制,但结合我国情况略有改动,学习六年毕业,其中五年是学习,一年是临床实习。前五年的学习安排,共十学期,前五学期(即前二年半)称为医学院前期(德语Vorklinikum),授以医科基本知识,亦称为医预科;后五学期(即后二年半)称为医学院后期(德语Klinikum),授以医科各临床科目及临床见习,亦称为医正科。医预科修业完毕后才进行考试,称为医学院前期考试或称为医预科考试(德语Physikum),经过严格考试及格后才能升入医正科学习。医正科修业完毕经严格考试及格后,且通过一年临床实习,然后才发给毕业文凭。医科考试分口试与笔试两种。如医预科考试不及格则留级;如医正科考试不及格,则视不及格科目的轻重而定补习的期限,数星期至数月。教学方式是:各教授自由讲演,发挥其主张与经验,不指定某种课本也不发给讲义,学生自学,随其所愿选择参考用书,一般均为德国各大医学院学生用的教学用书,以养成自由研究习惯,防止一般背诵式的流弊。

医预科学习科目为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生理学、生理学化学、物理学、医学拉丁语。各科约二或三学期学毕,第一学年学毕后,第二年为复习之用,且在第一年注重学理,第二年注重实习。解剖学和生理学是一二年级学生组合听课,即每位学生听两遍的德语的解剖学和生理学讲解(至今一些老教授回忆:用德语听课,第一遍时较模糊,第二学年再听一遍后记忆特别深刻,名词、术语终身不忘)。医正科阶段学习科目为:病理解剖学(附寄生虫学、法医学等)、病理组织学、药理学、处方学、细菌学、外科、内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肤性病科、神精病学、牙科等。临床学科含临床见习,最后两学期为实习。医院规定用德文写病史,查房用德语分析病情,学生用德语回答。在医正科学习的低年级学生也参加临床实习,主要是观察。

二、1949-1965

解放后同济的医学教育也和全国一样,发生了较大的改变。停止了德国的医学教育模式,全国医学教育统一管理,采用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停止用德语教学,采用中文教学,外语课教授俄语。很快扩大了招生规模,吸收了一批在职干部上大学。我当时是在嘉兴医士学校工作,1954年由华东卫生部招考录取在山东医学院,1955年全国院系调整才转到武汉同济上学。1952年同济医学院由上海迁移到武汉,与武汉大学医学院合并,组成中南同济医学院,1955年改名为武汉医学院,1985年又改为同济医科大学。解放之初医学教育主要引进了苏联的医学教育方式,教育上学习凯洛夫的教育思想,医学上贯彻巴夫洛夫的学说。当时采用苏联的6节一贯制,上午上6节,下午让学生自学,教材也采用苏联的翻译教材。有的教材来不及翻译,如生理学是苏联贝柯夫主编的,来不及翻译,到课上完了教材还没有到学生手里。当时学生听课都认真记笔记,有这样的顺口溜:上课记笔记,下课对笔记,考试背笔记。考试从基础课到专业课都是口试,采用5级记分法,2分不及格,5分为满分。口试完学生把记分册交给老师当场登录,给获5分的学生出红榜以示鼓励。我记得基础课主考我的老师有沈尚德、杜公振、李赋京、梁之彦、姚永政等。

1953年开始,同济除医学专业(学制五年)外,设立了卫生专业(四年制,1954年改为五年制),开始我们卫生专业学生与医学专业的学生混合在一起上课,后来才分开。临床课程的比重很高,内外妇儿都进行专业实习,为从事预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临床基础。

1958年开设了儿科专业。1962年经卫生部批准学制改为六年。当时为发扬原有老校的优势,吸收国外医学教育的特长,同济开设了德语医学班。第一年学德语,第二年并入当年进校的医学专业班,部分课程、章节用德语讲授。

我国解放后开始有了自己的医学教育,学校规模也很快获得发展,在校学生数也大大增加,专业也得到扩展。但是由于政治活动过多,经常间断停课搞运动,我记1958年还停课到东西湖筑堤劳动。1959年我毕业留校工作。接着是困难时期1960年学校因肝炎流行暂时停课修养生息,当时要我全脱产到食堂帮忙,那时还每到冬天组织师生下乡除害灭病。这些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但也必须指出,那时候培养的这些医学卫生人才,后来都成为我国医疗卫生战线上的骨干力量。

在此,关50年代我们读书时的学生管理是很值得一提的。当时没有辅导员,也没有班主任,完全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而且下乡进行社会工作也完全是学生自己去,没有老师带领。如1956年暑期,我们到湖北阳新县进行血吸虫病皮试普查,当时由殷传昭书记在操场上给我们作动员后,发给路费和生活补助费,由班上的学生干部带队就下去工作了。先集中在县里布置具体任务,后分成两人一组下乡进行普查,都完成得很出色。又1958年沙市的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得很好,学校决定组织青年教师和学生去采访,由我带队,我当时是五年级的学生。

三、1966-1976

“文化大革命”十年,同济本科教育受到极大冲击,学院较长时间的停课闹“革命”1966-1970年停止招生5年。1969年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谷城县开门办学,约有四十多位前后期教师参加,学生边学习边实践,举办了三个月的农村卫生员培训班和一年制的赤脚医生班,把医学教育送到农村,编写了赤脚医生教材。1971年继续在钟祥县、保康县和郧阳县招收一年制赤脚医生班,随着全国教育形势的发展,于1972年全部转回学校教学,学制改为三年(俗称工农兵学员)。当时我参加了钟祥县的教学,应该说当时学校十分重视,派出了较强的师资队伍。1972年在招收医疗专业的同时还恢复了卫生专业的招生,同年又办了药学专业(三年制)。

四、1977-2007

“文革”结束后的30年中,同济和全国一样,是解放以来医学教育最好的时期,获得了稳步的发展,开创了医学教育的新历程。根据国家对医学教育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积极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更新医学教育思想,转变医学教育观念,根据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要与需求和医学科学的发展,卫生事业的改革,持续不断地深化教学改革,在专业设置、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与方法、教学手段与条件、教学管理与研究等方面都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且富有自身特色。提高了教学质量,获得了多种奖励,对我国医学教育的建设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在此着重地谈谈我院临床医学七年制学硕连读的教学情况(以下简称“七年制”)。1988年全国对部分实力较强的老校批准开设首批七年制临床医学专业,我院对此极为重视,学校作出了对七年制教学在人、财、物上要重点保证的要求。按照国家对七年制的要求,遵循医学的特点与医学教育的规律,采取了以下的措施:

第一、医学是应用科学,它需要有较强的自然科学为基础,采取第一学期在理工大学学习,打下了较扎实的数理化生的基础,同时也使学生得到理工大学活跃氛围的熏陶。

第二、医学是生物科学,生物的多样性,其特点是个体差异,在我国中医中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学说,因此重实践、重技能,作为医师来说要能切实地掌握患者病情,成为专心的倾听者、仔细地观察者与敏锐的交谈者。为此采取了临床教学阶段实践与理论并进,由导师带着学生在临床学习全过程中不间断地进行床边教学,掌握过硬的临床知识与技能。

第三、医学具有生命性,对象是人,人命关天,不得马虎,为此加强了人文科学教学,在教学全过程中注重医德教育,要求教师要为人师表,潜移默化。

第四、医学的社会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社会人群密切相关,为此重视防治结合、保健康复、人际关系的教育,让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第五、在教学管理上,采用两段式导师制,即基础导师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临床导师培养临床能力。为了加强学生的竞争能力,实行严格的等额淘汰。同时加强外语能力的培养,部分教学内容用外语讲授,要求学生阅读外语专业文献。

第六、为了提高师资水平,全院开展了课程建设,鼓励各教研室争创一类课程(即优质课程),并进行严格的一类课程的考核审批。例如获得一类课程的条件之一是要有该门课程的教师担任全国教材主编或是编者,充分掌握教材的内涵。同时积极提倡教学改革及教学研究,要评上一类课程必须要有全国或学校的教学成果奖。获得一类课程的科室给予奖励。

从而形成了七年制的同济医学模式(即1132教学模式)。1993年教育部高教司组织全国举办七年制学校以及国内知名老校的教学校长和教务处长,近20位医学教育专家在我院进行为期约一周的全面教学检查,检查举办七年制的实况。包括对学生的书面、口头及床边考试,如北京协和医科大学的教学副校长用英语在病床边考核学生的临床知识与技能;该校的教务长把学生带到图书馆考核学生的专业外语阅读能力;白求恩医科大学教务长组织我院的医学基础及社科教授命题考核学生的医学基础和人文科学知识;还有的专家详细地查阅了有关七年制教学管理的记载档案等,都得到了一致的好评。其后于19935月,国家教育委员会高教司以国家教委高教司文件转发了我校办学模式,供其他同类学校参考。该教学研究获得国家第三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后来,在七年制医学教育的基础上,经国家批准,改办八年制医学专业(学、硕、博连读)。

(陆定中,教授,原同济医科大学教务处处长。)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办公室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航空路13号  邮政编码:430030 联系电话:027-83692814  鄂ICO备03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