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父亲离开我们已经17年了,今年也是父亲百年冥诞,特撰此文,以表思念之情。父亲是一个正直善良,慈祥忠厚,很有胸怀,很博爱的人。他一生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在工作中,父亲认真负责,秉公廉直,刚正不阿。在教学中,父亲深入浅出,循序渐诱,诲人不倦。每当回忆起父亲的陈年往事,他的音容笑貌便浮现在我们眼前。
生平简介
父亲夏幼周,字芝霖,1914年出生于四世岐黄之家,曾祖父为清代举人。100多年前,祖辈们由江苏移居武汉。父亲中学毕业后从父学医,后又就读于湖北国医专科大学(民国期间,该校只开办了六届,便被当时的国民政府扼杀关闭停办了)。1936年,父亲毕业后,从事中医工作60余年直至去世。
解放前后,父亲开业行医。1954至1955年,父亲任武汉传染病医院中医医师。1956年,父亲调入武汉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现附属协和医院),从事医疗教学科研工作。1960年起,父亲任中医教研室主任。
上世纪五十年代,父亲任武汉市中医进修学校学术委员兼方剂学教师。六十年代任《湖北中医医案医话选》编委。八十年代受聘为湖北省卫生系统技术职称晋升学术委员会委员、武汉市中医学会副理事会长。此外,父亲还担任湖北省中医学会常务理事,第一、二届湖北省医药管理局科学技术顾问委员,附属协和医院顾问委员会委员等职,是终身享受国务院津贴的专家教授。1979年,父亲当选为武汉市江汉区第五届人民代表。1991年,父亲荣获中国卫生部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第一批授予的“全国部属院校名老中医专家”称号。
教学方面
父亲自1959年起就从事同济医学院中医学科的教学工作,执教40余年。他治学严谨,教学认真负责,授课深入浅出,循序善诱,用中医辨证为主、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通俗易懂。在第一个教师节,父亲被学校授予先进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科研方面
父亲尽量发挥中医中药之特长,并将之与西医结合。1964年9月,父亲发表的“中西医综合治疗肝性昏迷初步报导”被收载于《武汉中医学会第一届学术年会论文汇编》。1977年,父亲以“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研究——55例临床分析”一文,在全国流行性出血热经验交流大会上宣读。
父亲发表论文多篇:“在流行性出血热治疗中应用中医中药的体会”一文于次年载于《武汉医学院科研资料选编、流行性出血热专辑》;“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52例临床报告”刊登在《武汉医学院学报》(1975年第2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流行性出血热初步体会(附58例临床分析)”刊登于《武汉医学院学报》(1976年第4期);“从伤寒肠出血看温病辨证治的重要性”发表于《湖北中医杂志》(1979年第1期);“中西医结合治疗同种肾移植的初步体会”发表于《武汉医学院学报》(1978第4期);“中医治疗丹毒两例简介”刊登于《武汉新医药》(1973年第4期)等等。
父亲还参加了由湖北省卫生厅组织的《湖北中医医案医话集》(共3册),和《湖北中医药学术经验汇编》(共2册)两本书的编写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父亲还参与指导了《中医肿瘤与防治》(中国科技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编写工作。
在临床治疗中
父亲从医60余载,勤求古训,博览群书,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对待病人,无论贫穷还是富贵,无论是平民还是高官,他都一视同仁。他真诚地为缓解和缓和病患者的疾苦而认真、仔细地诊治每一个病人,其医术和医徳受到广大病患者的信赖和称赞。
在临床中,父亲特别注重和强调中医的“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善用经方,师古而不泥古。父亲常言:古有一证一专方,一病一专药。但专方的应用要注重专病的性质、特征和阶段性,以及病情的进退缓急,予以灵活变化。临床学习中,切忌一病一方按图索骥而忽视辨证。丢掉辨证,就失去了中医的特色。父亲在临床应用中特别善用“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中医唯物辩证法,找出疾病的阴阳失调,寒热虚实的病机之所在,从而辨证施治。
在临床治疗中,父亲对慢性肝炎、重症肝炎、黄疸肝炎、肝硬化、肝脓肿及出血热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同时对于内科其它疑难杂病及小儿疾病也有众多中医疗法的独到之处。
在家庭中
父亲慈祥宽容,从不责打子女,对于我们学习和工作中取得的每一点进步和成绩都比自己获奖还高兴。父母二人相敬如宾,特别是晚年,母亲患有轻度的老年痴呆症后,父亲对母亲更是关怀倍至。虽然有保姆照顾母亲,但是夜间父亲还是起来两三次,亲自去查看母亲。这些亲情,子女们看在眼里,记在心上。父亲既是言传身教,也是真情所至。
在生活中
父亲爱好足球,是个超级足球粉丝。新华路体育场的足球决赛他每场必看,有很多爱好足球运动的朋友。另外父亲还爱好观赏京剧,读大学的时候,经常早起后先去校园的后山练声。在协和医院工作后,他还经常参加协和医院的国庆及春节演出,65岁高龄时还在医院的文艺演出中演唱和领唱京剧。同时父亲还喜好品尝美食,有很多经典的菜肴,父亲都可以说上个来龙去脉和烹饪方法。
父亲一生用自己言行举止告诉我们做人要真诚,待人要诚恳、宽容,要学会谦让,做一个坚强乐观且充满自信的人。
敬爱的父亲,您虽然没有给我们留下多少财产,但您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和对工作学习执着的追求,都是我们的楷模。我们永远怀念您,敬爱的父亲!
(夏幼周,1914.4.13—1996.9.22,全国著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与教学工作60余年。夏均宏,夏幼周之女,曾任附属协和医院中医科副教授、副主任医师,现旅居和工作在英国伦敦。夏均汉,夏幼周次子,曾任附属同济医院总务处处长,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