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史文化网首页  >  口述历史  >  正文

黄光照:我所经历的粗制棉籽油中毒研究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16-01-25 16:09:28 编辑:校史研究室


我参与粗制棉籽油中毒的研究是一件偶然的事,但是对于这个病的研究从1964年开始,直到1988年结束,前后24年,我是全程参与者之一。因此,把我知道的一些历史记录下来,可以供后来者参考。


我是最早接触粗制棉籽油中毒这种病的一批人之一。1964年6月,江西湖口地区发生了一种低血钾软病,又称为“湖口病”。这个病的临床症状以四肢麻木、口渴、多饮、多尿、便秘、恶心、呕吐、全身无力和低血钾软瘫为特征。通过大量补钾,可以缓解病情。当时湖口地区发病人数很多,并有扩大的趋势,病重者甚至出现了死亡的案例。卫生部非常重视,部长钱信忠亲自点名,在全国范围内派了很多医学专家到现场会诊。其中仅病理学方面的专家就有当时国内最权威的5位病理学教授,包括我校(时称武汉医学院)的杨述祖教授、上海第一医学院的谷镜汧教授、北京协和医学院的胡正详教授、北京医学院的林振纲教授和中山医学院的秦光煜教授。其他医学方面也派出了很多专家参与会诊,但当时没有研究出来病因和相应治疗方案。


我是搞法医病理的,为什么会去参加这个会诊呢?因为此前不久,湖北枣阳农村发生亚急性醋酸苯汞(有机汞农药)中毒死亡的病例,我从其病理显微镜切片中发现其肾脏的病变与湖口发生病例的情况相似。因此,考虑到有有机汞农药中毒的可能性,于是我作为杨教授的助手去湖口参加会诊。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种病。


1965年6月上旬,湖北汉川发生了“烧热病”。这是发生于我国部分棉产区或粮棉兼作区农村的新病种,其主要症状是少汗或无汗和难以忍受的皮肤烧灼感,常反复发作,夏季在烈日曝晒下劳动时最易发病,患者往往被迫去荫凉处休息,有的还需用冷水浸湿衣服甚至跳进水塘浸泡,这样灼热感才可暂时缓解,但如再去日光下劳动,症状又会复现,一日内可反复发作多次,以致患者无法进行正常生产劳动。本病的另一重要特征是生殖器官损害,女性表现为子宫萎缩及闭经,男性则表现为精子减少或无精子,从而引起不育症。本病多发生于农村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发病时间又值农忙季节,在某些地区常成批发病,已成为一种常见的地方病,因此对病区广大农民的身体健康和农业生产危害很大。这个病和前面的低血钾软病听起来不一样,其实都是因为大量食用粗制棉籽油,导致棉籽油中棉酚中毒的不同表现。


汉川出现“烧热病”后,湖北省卫生厅很重视,省卫生防疫站和我们武汉医学院组织了一支调查队伍。当时医学院有7位专家去汉川会诊,包括邵丙扬(内科)、张国高(公卫)、杨焜(生理)、胡崇家(药理)、何尚浦(流行病)、宋之桢(中医)和我,我们在当地工作了一周。1965年8月,卫生部在庐山召开“湖口病”的研讨会,出现病例的江西、湖北、安徽、湖南四个省专家参加,我也前去参加讨论,但对于病因仍无明确的结论。


1966年3月,湖北省卫生厅首次组织汉川“烧热病”防治工作队去当地工作。我参加了工作队,和王迪浔教授、万纯臣技师一起主要负责动物病理实验。我们利用汉川县一个医院卫校的教室做实验室,先后用了200只大白鼠、5只猫、5只狗和3只猴子做实验。当时工作量很大,实验一直做到了年底。因是文化大革命期间,我被撤回来搞法医检案,但是对这个病的研究还在继续。


1969年10月下旬,学校又一次组建“烧热病”防治工作队去汉川。工作队成员主要来自武汉医学院和汉川县防疫站,增加了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研究人员,并重视国内发病地区的调查研究和实验研究的结合,取得了新的成绩。


1970年7月31日至8月3日,湖北省革委会指挥部在汉川召开全省烧热病、低血钾软病的防治会。当时会议说已经找到原因了,是粗制生棉油中毒,没有加碱精炼造成的。所以必须全部生产精制棉油,以此作为预防烧热病和低血钾软病的主要措施。


1975年11月25日至30日,湖北、江西、安徽、湖南、河南、江苏、辽宁七省低血钾软病防治协作会在江西湖口召开,交流七省的防治工作经验。我院低血钾软病研究组在会上介绍了科研成果,并举办了1964年湖口尸检案例的临床病理讨论会。会议认为粗制棉籽油加碱精炼,是预防烧热病和低血钾软病的主要对策,要求与会各省在会后于发病地区加以实施。


病因虽然找到了,但是治疗起来还是有问题。当时这种中毒最大的一个问题是造成了不孕症,这对于年轻的患者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汉川地区发病率高的地方,曾经有整整一个生产大队都没有孩子出生。后来停止使用粗制棉籽油后,女患者的卵巢和子宫功能经过适当的治疗可以恢复生育功能。但是中毒对男患者的睾丸损害很大,而且即使治疗也无法恢复生育功能。这种现象也引起了我校一些专家的注意,他们开始利用棉酚制作男性避孕药的相关研究。


从此以后,粗制棉籽油要加碱精炼,去除毒性,这个主要的预防措施在产棉地区得到贯彻,使得烧热病和低血钾软病等地方病的发病率大大降低。我校专家以多年的研究为基础,进行的“粗制棉籽油中毒研究”课题也于1982年获卫生部甲等优秀科技成果奖,并于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烧热病”和“低血钾软病”的研究,经历了较长时间的科研历程,即使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本病的防治和科研工作也基本没有中断,这是由于湖北省各级党委和政府十分重视和高度关注,并在科研经费上加以保证的结果。当时卫生部门安排医务和科研人员组成防治工作队和研究组深入农村病区,开展防治和科研工作。省内外的协作单位共同团结协同工作,互相给予鼎力支持和帮助。我院(武汉医学院)派出基础医学(病理、病理生理、生化、化学等)、临床医学(内科、神经内科、泌尿外科、妇产科、皮肤科、检验科、中医科等)、公共卫生学(劳动卫生、流行病学、营养与食品卫生、预防医学等)方面专家组成的科研队伍,经过了长时间艰难曲折的探索过程,才取得上述科研的成绩。因此,本项目也是多单位、多学科长期连续工作,团结协作所获得的集体科研成果。

参考资料:
1.黄光照,王迪浔,万纯臣,陈兆聪,石朝周,冯新为,肖澍荣,罗桃村,殷正荣.烧热病的病因研究.武汉医学院学报.1985,14(2);81-83
2.邓仲端,万纯臣,冯新为,黄光照等.粗制生棉油对猴的慢性中毒的实验研究.武汉医学院学报.1985,14(2);84-86
3.陈兆聪,童萼塘,万纯臣,黄光照等.Study on Hypokalemic Flabbiness disease,Acta,Acad Med wuhan,1984,4(4):197-201
4.童萼塘,陈兆聪,万纯臣等.一种地方性、流行性低血钾麻痹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的探讨.中华医学杂志.41(9):542,1981
5.黄光照,姜鸷滋,詹新民,低血钾软病的病理变化(附七例尸检报告).武汉医学院学报,1984,13(3):161-162
6.陈兆聪.烧热病和流行性低血钾软瘫.见:耿贯一,流行病学,第二版,第三卷,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959-978

(黄光照口述,韩仁锋访谈整理。黄光照,法医病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5年毕业于武汉医学院并留校工作,率先在医学院开展法医教学研究,历任法医学教研室主任、法医学系主任等职。)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办公室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航空路13号  邮政编码:430030 联系电话:027-83692814  鄂ICO备03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