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史文化网首页  >  口述历史  >  正文

何绣章:我的护理人生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17-05-09 17:17:32 编辑:校史研究室

今年88岁了,是护理队伍的一名老兵。看到现在国家和学校对高等护理教育非常重视,由我院附设护士学校(中专)发展到护理学系,如今更正式创建成护理学院,成为我国高等护理教育行列中的一颗新星,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一、正确认识护理专业

护理专业不仅仅只是护理几个病人,或者配合医疗,我们的老师们也不仅仅只为培养几百几千名高护人才,而是为国家“五年”计划填补卫生事业的空缺。我们做得好与不好和国家的卫生事业有很大的关系。

19865月在南京召开了“全国首届护理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建国以来护理工作的经验教训,讨论研究了加强护理队伍建设的五年规划、改革护理工作的管理体制等问题。

当时的卫生部副部长顾英奇曾在工作会议上做了工作报告,其中提到了关于护理学科和高等护理教育的几个问题,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参考:

“首先,必须明确认识护理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在整个生命科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在国外早已被确认,而我国长期以来则未能在认识上很好的解决。任何一门学科是不是被承认,能否受到尊重和扶植,对这门学科的发展会有很大影响。”

“护理学是人类在与大自然和疾病斗争的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独立学科,与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我国历来就有‘三分治七分养 ’之说,所谓‘养’,主要内容是护理。人们患病后,不仅需要正确的诊断和良好的医药,还需要合适的休养条件。病后体内一些脏器或肢体功能发生变化,肉体痛苦,精神紧张,思想抑郁,都需要妥善的照料和安慰,恢复受损的功能,战胜疾病。换言之,护理工作除配合医疗执行医嘱外,更多、更主要的是对病人的全面照顾,促进其身心恢复健康。护理学就是要研究社会条件、环境变化、情绪影响与疾病发生、发展的关系,对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寻求正确的护理方式,消除各种不利的社会、家庭、环境、心理等因素,以促进病人康复。由于护理的对象是病人,还需要掌握相当的医学知识,了解病理生理变化、药物作用等。实际上,人类从胚胎时开始到生、老、病、死全过程都需要护理。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护士将逐步由医院走向社会,更多的参与防病保健。因此护理学有其明确的研究目标和领域,在卫生保健事业中与医疗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

“必须指出,长期以来,由于对护理学科的科学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但妨碍了护理学科的发展,也给整个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与提高带来了严重影响。我们过去办了不少蠢事,例如取消高等护理教育,停止医院办护校,提倡‘护改医’、‘ 护学医’,推行‘医护一条龙’等,都是因为对护理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缺乏认识造成的。直到现在,仍有不少人轻视护理工作,把护理看成是简单的技能和辅助性劳动,形成了一种传统偏见。这种偏见,不仅在社会上比较普遍存在,以致护校招生相当困难,也反映在卫生部门和医务人员之中。有的医院院长都不重视护理工作,甚至护士本身也有不少人轻视护理,不安心本职工作。应当看到,这是当前护理队伍不稳定,护理质量上不去的重要原因之一。这是一条极为重要的教训,我们应当牢牢记取,并要向社会大声疾呼,大力纠正轻视护理学科的世俗偏见和错误认识。”

“护理教育跟不上,严重落后于实际需要。人才需求与质量提高都与教育密切相关,任何一门学科,只有进行积极的智力投资,才能保质保量地不断开发和补充人力资源。而护理学由于多年不被重视,对护理教育造成了不良影响。”

“停办多年的高等护理教育已经得到恢复。1984年教育、卫生两部在天津召开护理学专业教育座谈会,决定恢复高等护理教育后,已有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上海医科大学、山东医科大学、中山医科大学、北京中医学院、天津医学院和南京医学院等高等医学院校开设护理专业并正式招生。”

“由于高等护理教育停办三十多年,现有为数甚少的大专水平的高级护理人员多已年逾花甲,发展高等护理教育,培养新的高级护理人才乃当务之急。这项工作关系到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事业的长远建设,必须积极给予扶植。已经开办护理系的几所医学院校,要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建设,编好教材,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尚未开办护理系的几所部属医学院校及有条件的地方医学院校,都要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尽快开办护理专业。”

我想这些观点对于我们现在高等护理教育的发展仍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二、充满热忱加入护理队伍

19495月我毕业于一所教会医院,毕业后在浙江宁波华美医院做护士。那时正是解放初期,社会局势还不稳定,我工作不到半年,医院就被炸了,所以我们只能各自谋生。因为宁波离上海很近,我就辗转到上海求职。最初到了上海虹桥疗养院,这是一所很好的私立医院,各方面的福利待遇都很好。但是我那时候很年轻,在政治上有自己的追求,而在私立医院则不能让我在政治上追求进步。刚好那时的中美医院(现同济医院)要设立分院,需要护士, 19509月我就应聘到了中美医院,就这样与同济结缘。

1951年元月全国号召参加抗美援朝医疗队,上海组建了第一批志愿医疗队,以医生和教授为主,但是也需要普通的护士,我就积极报名参加。后来我跟随医疗队到长春工作了半年,我在那里接受了锻炼,也在那里加入了共青团,实现了我的第一个梦。

随着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内迁武汉,附属同济医院也要内迁。1954年医院就开始动员大家内迁到武汉,那时提出“祖国的需要就是我们的志愿”。虽然当时有人说从上海到武汉去干什么,但是我的想法很纯粹,认为祖国的命运和我们的命运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国家的号召我都很愿意响应,也积极报名内迁,就这样随着医院一起,1955年我从上海来到了武汉。

在那个年代,各行各业都一面倒的学苏联,包括医院的建制。比如说设立外科教研组,“教研组”这个名字就是从苏联来的。苏联对护士不太重视,对护理教育也不太重视,我们到了武汉之后医院根本没有设立护理部,只是在院长办公室设了医疗秘书、行政秘书、护理干事。当时有两名护理干事,我是助理干事,一共3个人来负责全院的护理管理工作,后来慢慢增加到5个人。

迁院武汉的过程很辛苦,医院领导们也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当时组织了一部分人到全国其他的医院去参观学习,吸收他们的优点,各项工作都在制度化、规范化。我们护理工作也在物品管理和建章立制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当时要求大楼的所有楼层所有病房的同一种护理用品,都放在每个房间对应相同的位置,那么我们无论在哪个房间都能在同一个柜子的同一层找到血压表或者手电筒等。对护士的着装也有严格的要求,工作服全部是量体裁衣的,每个护士的服装离地面都是一尺二,鞋也要求干净雪白,必须佩戴护士帽,这些所有的细节都按制度办事,非常规范化。

三、克服困难筹办护校

1958年,全国都在搞大跃进,那个年代护士受到歧视,已经没有人愿意做了,所以护校也没有人报名,护士来源不足,原有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医院的需要,所以当时同济医院的领导就萌发起自己办护校的念头。我们自己招生,自己分配。

当时校名定为武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附设护士学校,是中专。第一年我们招3个班的学生,约一百余人。初中毕业生1个班,小学毕业生2个班。初中生班的学制是3年,小学生班的学制是5年,先学习2的文化,再学习3年的专业知识。

那时提出“先上马,后备鞍”,学生已经招来,9月份即将开学,但是56月份才凑成工作班子。校长由周裕德老院长兼任,院领导只给了3名工作人员,1人管教务行政,1人管总务行政,1人负责抓总。我当时在小儿外科病房任护士长,刚工作几个月就被借调到护校负责抓总。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的儿科主任宋名通教授说:“何绣章是借走的,到时候还要回来啊!”

在创办护校的初期我们遇到了很多难以想象的困难。当时校舍、宿舍、食堂、教室,连课桌椅等等都一无所有,在这种什么条件都不具备的情况下就要开学了。领导决定向医学院借,向医院借,很多东西都是东拼西凑的。记得学生睡的高低床,有部分是从协和医院借来的。当时使用交通工具很困难,有汽车无汽油,只有靠人力,8个人抬一张床,蚂蚁搬家式的抬过来。吃饭就借职工食堂划几行给学生使用。

最困难的是我们连经费也没有。当时的院总支书记告诉我们:“上级经费未能拨下来,你们只有靠半工半读去争取自力更生。”当时真的似泰山压顶了,不得已只能自谋出路。我们曾找到水泥袋厂去糊纸袋,曾到新建门诊部工地做小工,曾到医院争取做些护工的工作,来获取生活来源。

开学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上课的教室和师资的问题。我们没有教室和课桌椅,只能趁医学院排课的空隙穿插着上课。文化课的师资也是请医学院和医院的教职工来协助,请数学比较好的老师来帮忙上数学课,体育比较好的老师帮忙上体育课。绝大多数实验也都是借用医学院的资源来完成的。我3个工作人员同时还要完成基础护理课(因为做护工时需要具备基本的消毒和隔离等护理知识)、政治课、班主任的任务。还有对小学生生活照料的问题,如粮票吃完了不上课,早上不愿意出早操,有些孩子想家哭闹等。真的是一言难尽。

现在我们和第一届的毕业生谈起来还是记忆犹新,在物质匮乏的岁月,我们靠着革命理想的信念,以及各方面的大力协助,才使得我们虽然遇到了数不清的困难,还能迎刃而解,慢慢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1959年,我们护校得到了教育厅、卫生厅的重视,拨下部分经费,我们终于可以不半工了,可以建校舍,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建立小规模实验室。当时还曾经批准建了一栋护校的楼(现已改建成别的楼),大楼一共有三层,每层有六个大房间。一楼设四个教室和教师办公室;二楼设一个教室、一个会议室和部分单身教师宿舍,北边作为实验室和护理实习室;三楼全部是学生住的宿舍。这栋楼基本上可以满足学生们日常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但是由于我们没有那么多的设备,所以大型的实验还是要到医学院去做。教育厅分配来了5名文化课的教师,卫生厅分配了4名基础课的教师,医院也调拨了3名政工人员和文化课老师,还安排了医院各科带教老师。学校开始慢慢初具规模,让我们喜出望外。

不料到了1960年,上级下达命令贯彻八字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医学院两家附属医院附设护士学校只能办一所(协和医院也办了护校),最后由医学院党委决定合并到第二附属医院附设护士学校,又是一阵动荡,各种意料不到的问题也蜂拥而来。如农村户口的师生要立即回到农村去,两院的师生合并,课程进度的调整等等。我们只能夜以继日的工作,学生寒暑假时我们就来弥补平时来不及做的事情,工作忙得我们好像在跟时间赛跑。

转眼间到了1961年暑假,护校第一届学生毕业了,记得当时3/4的学生分配给了两个附属医院,1/4的学生分配给省内或其它医院,也有少数被抽调到解放军部队。各科室都来向我们挑选优秀的学生,充实自己的队伍,大家分享“硕果”的时刻也是我们最高兴的时刻。此后我们每年都招收两个班的学生,每年都会给医院各科室增添一点新生力量,逐步地使医院护理队伍得以充实。

“文革”期间,全国学校停课,小小的护士学校也不例外。在1968年我因“斗私批修”不够要求,被调离护校到脑外科病房做临床护理工作,之后又轮岗到医务组、教学办,作为革命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1978年我又被调回护校,任副校长、副支书,兼教导主任,还兼管教务员的工作。1980年护校更名为武汉医学院附设卫生学校,改为由武汉医学院直接领导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更加重视护理工作,卫生部规定凡是有400张病床以上的医院都要成立护理部。1981年同济医院恢复了护理部的设置,我受周裕德老院长点名任同济医院护理部主任,由护理教育工作转为护理管理工作。

四、对护理专业的期望

1986年我因年龄原因退休了,三十七年来我在护理专业领域中,从事过临床各科护理、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工作。在这些专业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护理专业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也希望护理专业能向更高层次发展,为世界、为人类作更多的贡献。现在正朝着这个目标奋进,我非常高兴。作为一名护理队伍的老兵,也想跟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悟:

1、要有远大的理想,为全中国、全世界、全人类服务;

2、能撰写专业的护理论文,要深入研究,开拓新的境界;

3、具备开展科研的能力,攻克前人未能解决的难题;

4、必须重视基础护理,能熟练掌握护理技术和技能,有使病人减少或减轻痛苦的本领;

5、掌握1-2门外国语的读写能力,以便与国外交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走向国际的前列。

当前我们正在走向祖国富强、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法治公正的现代化道路。护理工作虽不能像工业创造、农业生产、科技发明般的出惊人成果,但我们可以在护理工作中用真诚的态度参与卫生工作的一点一滴,在临床护理中用崇高的精神去服务病患,能鼓励绝症病患使他们拥有面对生活的勇气,能用心理护理方法给他们安慰和希望,能维护垂危病患应有的尊严,总之能在各自的本职岗位上运用充分的热忱去做好看似平凡却很感人的各项护理工作。

(何绣章,主任护师,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护理部主任,中华护理学会湖北分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本文由王涛根据何绣章老师2017216日在护理学院举办的人文讲座内容及后期的采访录音整理。)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办公室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航空路13号  邮政编码:430030 联系电话:027-83692814  鄂ICO备03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