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法医学专业进修生教育
法医学系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法医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对公检法等单位在职法医的培训工作,通过一年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检案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共开办全国法医进修班24期,法医专业证书班1期,培训在职法医12人。
4.网络教育
2001年和2002年开办法医专业专升本网络班,招收学生82名。
5.杰出校友
在已毕业的学生中涌现出大量学有所成、工作业绩突出的优秀代表人物,如现任美国马里兰州法医局首席检查官、获国际法科学学会授予“杰出青年科学人才奖”称号的李玲博士;现任武汉兰丁肿瘤早期诊断检测中心主任、获“武汉市政府杰出海归人员”称号的孙小蓉博士;现任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法医鉴定处处长、公安部特聘刑侦专家闵建雄主任法医师;现任武汉市公安刑事侦查局十大队副大队长、获“湖北省公安系统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全国公安刑事十大科学技术工作先进个人”之一、个人一等功获得者朱传红博士等。
(二)教材建设卓有成效
主编和参编国家统编教材及参考书60余本。其中黄光照教授主编的“十五”规划教材《法医毒理学》获教育部优秀教材三等奖,参编的《法医学》获卫生部第二届全国高等医学院校优秀教材奖。秦启生教授参编的《实用法医手册》一书获1996年卫生部医药卫生杰出科技著作科技进步三等奖。张益鹄教授主编的《法医病理学理论与实践》一书获1999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杨庆恩教授主编的《DNA在法庭科学中的应用》获公安部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及公开发行的杂志上发表论文共计68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论文20篇。目前,主编“十一五”规划教材1本——《法医毒理学》,参编“十一五”规划教材9本。
(三)教学条件不断优化
法医学专业总体布局合理,案例来源丰富,拥有尸体解剖同步转播教学系统,为本专业及临床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提供良好的教学平台;在学校无专项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从2006年80万元左右增长至目前的440万元。形成了形态、检测、功能测试等3个学科平台。同时,运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原法医学系网站的基础上构建网络教学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目前,拥有省级精品课程1门,建有15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兼职教师40余人,培养的人才遍及全国,培养各层次法医学专业人员2000余人。
六、科研工作
自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来,本系长期从事毒理病理学的研究工作。先后做过常用农药中毒的病理研究,1964年以后,黄光照教授作为课题主要参加者,参加了慢性粗制棉籽油中毒的病理研究,查清了一度在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省棉区发生的“烧热病”和“低血钾软病”两种地方病的病因。其研究成果“低血钾软病的研究”获卫生部1982年医药卫生科技成果甲级奖,“粗制棉籽油中毒研究”获1985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此后继续进行了有毒动植物的毒理病理学研究,如雷公藤、苍耳子、鱼胆、斑蝥等。进行了冠心病猝死早期心肌缺血、青壮年猝死综合征、婴儿猝死综合征、死亡时间、颅脑损伤、红细胞酶型法医学应用研究、PCRSTR分析等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2项,获国家“973”子课题1项,国家教委基金2项,教育部博士点基金1项,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1项,公安部课题1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1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0项,湖北省卫生厅4项,武汉市科委1项,学校基金30项。
法医学重视与国外同行专家的合作与交流。邀请了美、英、德、日、新西兰和新加坡等国的知名法医学专家来校讲学,聘请名誉教授1名、客座教授3名、兼职教授7名。
七、党工团学生工作
在校党委领导下,法医学系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校党委的各项决定,开展了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法医学系工会积极组织全系职工开展各项教育活动,保证了全系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曾先后获得校级“精神文明单位”、“先进党支部”、“党员发展工作先进单位”、“学生工作先进单位”、“模范职工之家”等荣誉称号。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法医学系将继续秉承“科学、严谨、公正、自律、团结、自强、民主、和谐”的系训,抓住全国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机遇,建立高规模、高质量的法医学鉴定“朝阳专业”,在提升教学、科研整体实力的同时,要利用丰富的案源、检案经验,为育“白衣法官”、为保司法公正、为我校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努力奋斗、再续辉煌!
(法医学系 刘艳 二零零八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