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开拓进取,求真务实,硕果累累与国(境)外大学或研究单位建立合作关系是开展国际交流的重要举措。30年来,华中科技大学从改革开放之初的“举目无亲”,发展到如今的“朋友满天下”,经历了一场巨大的变化,特别是2000年大学合并以来,工科、医科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国际合作资源融合在一起,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
(一)从“举目无亲”到“朋友遍天下”
我校现与美国、日本、德国、英国、加拿大、法国、韩国、新加坡、比利时、瑞典、丹麦、意大利、俄罗斯,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100多所大学和研究单位建了校际合作关系,合作的内容包括联合研究和发表文章、教师交流、学生交流、共同举办国际会议等。合并以来,我校共举办了不同规模、不同层次的国际学术会议80多个,会议的规模和层次不断提升,不少学科领域的世界顶级专家学者都应邀参加,充分体现出我校在不同学科领域的地位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并校以来已有5000余人次短期出国(境)参加国际会议、考察和进修学习。
通过这些交流,每年都有近1500人次来自世界各国的专家学者应邀或慕名来我校访问讲学,他们当中不乏世界大师级的著名学者,如199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厄文·耐尔教授(Prof. Erwin. Neher)、200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恩格尔教授(Prof. Robert Engle)、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艾哈迈德·泽维尔教授(Prof. Ahmed Zewail)、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麦克法登教授(Prof. Daniel McFadden)、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Prof. Chen Ning Yang)、200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赫克曼教授(Prof. James J. Heckman)、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Prof. Samuel C.C. Ting)、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阿荣·西卡诺夫尔(Prof.Aaron Ciechanover)、199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费理得·姆拉德教授(Prof.Ferid Murad)、数学界最高荣誉菲尔兹奖获得者·丘成桐教授等,以及多个国家的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应邀来我校讲学,使得广大师生得以有机会目睹大师的风采。
并校以来,近500名为我校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的外国专家学者获得了我校客座教授、名誉顾问和名誉教授的学术称号,其中美国科学院院士、95岁高龄的布里顿·强斯教授(Britton Chance)于2008年以最高票获得了我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奖”,这是中国政府向卓有贡献的外国专家颁发的最高奖项,在颁奖仪式上,他受到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亲切会见。
随着国家地位的提高和学校的声誉提高,我校与世界名牌大学进行对等的会谈和交流的机会大大增加,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近年来,我校与美国耶鲁大学在生物医学领域博士培养项目中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和声誉,该校与我留学基金委合作,在中国5所名牌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选拔和资助生物医学领域优秀的学生(称为BBS项目)到耶鲁大学攻读博士以及博士后。两年来,该项目一共选拔了13名优秀学生,我校占其中4名;2007年,正值同济医学院百年华诞之际,德国海德堡大学向同济医学院赠送了该校医学改革的成果“HEICUMED”,为我校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2008年,校长李培根荣获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授予的“杰出成就奖”等,这些都不断地彰显和积累我校在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进程中的每一点进步和成就。 我校还高度重视与业界的合作,特别是在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大型企业,如美国的微软、罗克韦尔自动化、Flectronics和伊顿公司、德国的西门子和FESTO公司、法国的阿尔斯通、日本的瑞萨公司等,都先后与我校建立了各类合作关系和项目。
校友既是我们亲切的朋友,也是我校的宝贵财富,是我校的“海外人才库”。我校许多校友目前在国外著名的大学、研究机构和公司企业任教和工作,他们情系祖国,情系华中科技大学,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报效祖国和母校,其中有许多已经成为世界顶级大学和研究单位的终身教授,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陈刚教授、斯坦福大学的叶荫宇教授、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的汪立宏教授,等等。1995年10月23日,江泽民在美国接见10名留美学者代表,其中2名就是我校的校友,一位是哈佛大学教授汪宁博士,另一位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刘亚平博士。在全球经济学家的排名中,排在前1000名的,华人有19位,其中从湖北走出去的5人中3人毕业于我校。这三位校友为:石寿永、艾春荣和田国强,其中石寿永排华人第一位。我校聘请到的两位经济学诺贝尔将获得者,就是在校友艾春荣教授的推荐和协助下成行的。校友仲东平在协助艾哈迈德·泽维尔获得1999年诺贝尔化学奖的科研工作中,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深得泽维尔教授的信任和欣赏,正是这样的实力关系,我校才有机会请到泽维尔博士来校讲学。
同时,母校也从各方面与自己的校友保持密切联系。从20世纪80年代起,外事处就专门为海外留学人员编辑和寄送《喻家山文摘》,向他们传送国家对留学人员的政策、学校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各种信息。海外校友把《喻家山文摘》称为来自母校的家书,通过它,可以加强与母校的感情,可以知道自己该为母校做些什么。在留学人员较多的美国洛杉矶、波士顿、纽约、休斯敦、底特律、密歇根,加拿大的多伦多和澳大尼亚悉尼等城市都成立了华中科技大学校友会,这些校友会为学校对外交流提供了许多宝贵的支持和协助。
根据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对人才的需求,2006年教育部启动“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每年派遣5000人,旨在选派一流的学生,到国外一流的大学,师从一流的导师,培养一批若干年后国家建设所需的各行各业拔尖创新人才。这是在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面对经济全球化的人才竞争态势,我国政府所采取的重要战略举措,将为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在创建世界知名高水平大学的过程中,学生质量的提高是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我校学生今后在国际环境里有更好的表现,国际教育学院通过校际合作关系等多种渠道,送学生到国外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和外国高校交换学生项目中去,让学生在就读期间有机会到海外接受教育,有机会在海外工作现场学习先进技术,增强国际交往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真正把学生在校学习期间送到国外知名大学进行校际交流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过程之一。除此之外,学校还组织学生志愿者走出国门、接受锻炼。经过多年的准备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在我校学习期间到国外大学去进行交流,扩大国际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外语水平。近年来,在校际合作项目的基础上,每年都有数百名学生被送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的大学留学和交流。在校国际学生数量也是衡量一所大学综合实力和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指标。自从原华中理工大学和同济医科大学于1986年开始招收国际学生以来,特别是2000年大学合并以来,招收国际学生(含港澳台地区学生)的数量逐年上升,已从2000年的200余人,发展到今天1300人的规模,每年还有数百名国外合作学校派来我校短期交流的学生。近年来,我校获得教育部的批准在同济医学院开始招收采用全英语授课的外国本科医学生,使得国际学生的数量大幅度上升。多年来,电信系在与澳大利亚伍伦贡大学的合作中,在进行学生交流的同时,不断派遣教师到该校进修,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英语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开设了本科全英语授课,吸引了不少外国学生慕名来我校学习。目前,全国来华留学生中语言文化类学生占很大比例,而语言文化类专业又不是我校强项,在这种情况下,我校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的工作就显得十分的艰巨,而在学历生中实行全英语教学就突破了制约我校留学生规模的瓶颈,成为我校扩大外国留学生规模的有效途径。现在,从学历生占在校留学生的比例、研究生占学历留学生的比例上看,我校已经进入全国前列。
(二)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在国际合作中谋发展
武汉光电国家实验室(筹)是2003年国家批准建立的5个国家实验室之一,落户华中科技大学。这个实验室将代表国家在光电领域的最高水平,责任重大,要在较短时间内缩小与国际水平的差距,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引进国外优质智力资源是必由之路。光电国家实验室先后邀请了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Britton Chance教授、诺贝尔奖获得者Aaron Ciechanover教授、美国华盛顿大学圣路易斯分校汪立宏教授、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澳大利亚斯威本大学顾敏教授和美国耶鲁大学陈伟博士。该实验室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学术交流,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目前该实验室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12项,已获授权发明专利8项;以第一单位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112篇;承担国家和省部级纵向课题5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项目1项、“863”计划项目5项、“973”计划子项目1项,在海外专家的支持和指导下,保证了项目顺利进行。
同时,该实验室成立了以Britton Chance命名的“Britton Chance生物医学光子学研究中心”和该中心的国际事务与科学顾问委员会,由原教育部副部长吴启迪担任名誉主席,我校校长李培根担任主席。由多位世界知名的专家教授分别担任副主席和委员,其中包括Britton Chance教授、三位诺贝尔奖获得者、香港科技大学校长朱经武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校长杨福家教授和多位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
该实验室2004年来与外国专家合作,共同举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17个,吸引了光电子领域世界顶级专家和国内大批学者,在开展高水平学术交流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这个国际实验室的地位和国际声誉。包括:2005中国光谷国际光电论坛;国际光学分子成像学术研讨会;2005中国计算机大会网络、结构和存储国际会议;第七届国际电子封装技术国际学术会议;生物医学光子学国际会议;2006亚太光通信国际会议;Britton Chance生物医学光子学发展战略研讨会;2007年主办了“第六届生物和医学光学和影像学国际学术会议(PIBM 2007)”,这是亚太地区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生物医学光学领域的学术盛会;与俄罗斯国立萨拉托夫大学联合举办“生物医学光子学”中俄双边学术研讨会,每年在中、俄轮流主办。
2008年11月,由光电国家实验室承办的第一届光子与光电子学会议(英文简称POEM 2008)在武汉科技会展中心举行。这是覆盖光电子领域的大规模多学科综合性国际会议,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美国激光与光电协会(IEEE/LEOS)、中国光学学会、中国光学期刊网、OFweek光电新闻网等多家单位和媒体支持。出席本次会议的共有12名来自各个国家的院士,收到论文700余篇。
光电国家实验室从2008年4月发起“武汉光电论坛”系列讲座,已经邀请了包括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外籍院士Britton Chance,中国科学院院士姚建铨,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信息学部主任李德毅,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汪立宏,美国印地安纳—普渡大学印地安纳坡理斯分校教授区泽宇,美国阿肯色大学杰出教授肖敏,美国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教授朱一夫,芝加哥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教授Marvin W. Makinen,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尤力,美国NSF生物光子学中心(NSFUC Davis)主任、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UC Davis)癌症中心副主任Dennis L. Matthews,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余金中博士、澳大利亚工程院院士、蒙纳什大学材料工程学院程一兵教授,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McMaster University)教授李洵,长江学者、北京大学物理系、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龚旗煌教授在内的光电领域知名专家前来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