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史文化网首页  >  院史钩沉  >  正文

【70周年校庆·115周年院庆·院史回眸】附属同济医院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22-06-02 08:15:27 编辑:


赋能高质量发展 助力健康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正确领导与同济医学院的大力支持下,附属同济医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党的十八大、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着力健康中国战略,瞄准国际一流目标和国家临床重大需求,锐意进取,奋发有为,持续推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医科发展、为国家医疗卫生事业进步、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做出了新的贡献。

医院连续16年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先后被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职工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全国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等光荣称号,复旦版中国医院排行榜连续十年位居全国前十(2020年全国第六、中南第一)。

获批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首批“辅导类”国家医学中心创建单位(综合医院)、国家卫生健康委和湖北省共建国家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国家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医院、首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输出单位、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六大国家级项目。

“只要还有一口气,赶快赶快送同济”“手术顺利,首选同济”……在荣誉与信任的背后,是同济医院为了提升救治本领和服务能力,为了中国人民的健康和中华民族的未来,始终不变的理想追求。

 

历经三次创业实现世纪腾飞

1900年,同济医院由德国医师埃里希·宝隆创建于上海。取名同济,寓意同舟共济。在积贫积弱的旧中国,同济医院在救亡中求生存、在斗争中求发展,在半个世纪的战火中砥砺前行。这是医院的第一次创业。

1955年,同济医院服从国家政务院决定,从上海整体搬迁至武汉,从长江入海口来到黄鹤楼下,综合实力冠中南。2000年,同济医院成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医院,以新的姿态昂首跨入21世纪,在华中科技大学的正确领导下于改革中求突破、于创新中求卓越,综合实力有了质的飞跃,进入国内顶级行列。

2013年开始的第三次创业,医院在更高起点上向国际一流医院迈进。医院第九次党代会明确了历史使命、确定了战略重点及创建国际一流医院三步走发展战略;丰富并拓展形成了五大建院方针,明确坚持高质量发展主线,提升内涵建设三项能力,推进攻坚国际一流医院六大工程,实现三个转变的发展路径。医院先后开设光谷院区和中法新城院区,建成了孝感科技产业园区、汉南教育园区、中法新城科研园区等三个园区,一体两翼格局正式形成,一院三区战略布局日益完善,一体化管理、同品质医疗管理模式日趋成熟。目前,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光谷同济儿童医院、国际康复医学中心以及质子治疗中心即将建成。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同济医院历经122年的建设与发展,如今已成为学科门类齐全、英才名医荟萃、师资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管理方法科学的集医疗、教学、科研、公共卫生和培干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国家卫生健康委委管医院,综合实力稳居全国医院前列。

  

党建引领 助推医院高质量发展

——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传承文化精髓

院党委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长效机制,党史学习教育常抓不懈,充分发挥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牢牢把握了正确发展方向:始终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逐步形成了以科主任负责制、支部书记责任制、科室民主管理制度三大制度为支撑的内部运行机制;坚持“党管干部”,坚持“党管人才”,坚持“总揽全局、统筹推进”;认真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坚持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牢牢把握了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落实纪委履行监督执纪问责专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党管党建”,基层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全院增设党工委2个,部门党委9个,党总支增至25个,党支部增至120个,党员日常管理日趋制度化规范化。

2019年,院党委被授予全省党建工作示范单位荣誉称号,具有行业特色、全心服务群众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被新华社关注。2021年医院党委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活动典型案例先进基层党组织,外科党委等11个党委被评为湖北省卫生健康委先进基层党组织。陈孝平、马丁被评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庆祝建党100周年专题活动优秀共产党员

同济医院将“文化建院”与“依法治院”“科教兴院”“质量立院”“人才强院”一起列为医院的五大建院方针,继承和传扬同济精神、迁汉精神、伟大抗疫精神,全院职工将这些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丰富和发展医院文化的内涵。

陆续开展“做生命的朗读者”“生命是一次旅行”“我和我的祖国”“纪念建院120周年”“我心向党初心永挚等系列主题文化活动传承医院百年文化,增强职工的文化认同感;践行健康中国战略,举办职工运动会、公益徒步活动,以全民健身倡导绿色健康生活方式;举办中国器乐专场音乐会、人文讲座等职工综合素质培训等健康的美育活动占领文化阵地,培养了职工的责任感,增强凝聚力。通过一科一品实践,打造医疗服务宣传品牌,塑造同济未来儿童学校同济青年小名医护心团队、抗疫先锋尖刀连等优秀文化品牌;通过微电影、抗疫纪录片等记录“同济时刻”,讲好华中大故事,传递同济人仁心暖医的大爱情怀和崇德向善的核心价值理念,建立同济文化符号。全面立体的深层次医院文化建设塑造了一支有远大理想抱负、有深厚家国情怀、有伟大创造力的职工队伍,在伟大抗疫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重视平台建设,学科建设成效显著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重中之重,更是医院品牌、声誉、地位的基石。同济医院围绕高端技术,提前布局规划学科建设,不断推动新技术的开展和科研成果的快速转化,造福广大患者。

目前医院设62个临床和医技科室;拥有世界卫生组织康复培训中心、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国家医学中心辅导类创建单位(综合医院)、国家妇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拥有国家重点学科11个(含培育学科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33个(全国第二);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卫健委重点实验室2个和湖北省重点实验室4个。

在最新的复旦版《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中,同济医院34个专科榜上有名。在全国专科综合和专科声誉两项排名中,妇产科、老年医学科、泌尿外科、普通外科、康复医学科、呼吸内科、小儿外科、生殖医学科、变态反应科、放射科、麻醉科、神经内科共12个专科均跻身全国排名前十,其中妇产科专科综合排名位居全国第三。

不仅如此,同济医院还牵头湖北省妇科、产科、器官移植等22个省级质控中心,数量居湖北省首位,引领学科发展前沿。通过打造同质化质控体系,为各学科提供质量控制的同济方案,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此外,还有湖北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4个、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2个。

在最新一期临床医学ESI学科排名中,医院贡献度在华中科技大学排名第一。

——医疗服务立足华中,辐射全国

医院坚持“病人需求至上,倡导合作医学”的服务理念,积极推进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认真落实“进一步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优化服务流程,改善就医条件,有效满足人民群众就医需求,全面提升患者就医“获得感”。十年间,累计服务门急诊病人5400万人次、住院病人223万人次,施行住院手术91万台次。2018年、2019年全国医院综合绩效考核(55项指标)等级A+、湖北省第一。

“让病痛止步于同济”,这是同济医院专家们的共识。从顶层设计到医疗的全过程管理和质量监控,持续推进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双提升。

以引领未来和“TOP”战略项目为抓手,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技术品牌引领,围绕肿瘤防治管控、器官移植、微创诊治技术、高效急救系统、基因诊治研究等五大平台,打造疑难急危重症救治、手术治疗、医疗保健、新技术新业务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等五大基地。

医院每年开展新技术、新业务150余项。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孝平教授开创劈离式原位辅助肝移植术陈氏胰肠吻合术,被世界顶级期刊《Nature》评价为国际肝胆胰技术改进和创新的领导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马丁教授创新宫颈癌治疗技术,在根治宫颈癌的同时,保留妇女生育功能,该成果被写入美洲国家癌症指南、欧洲妇科肿瘤诊断治疗专家共识和中国妇科恶性肿瘤诊治指南;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汪道文教授牵头撰写中国首个《成人暴发性心肌炎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将该病病死率降至5%以下,救治成功率长期稳定在90%以上;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人畜共患烈性传染病临床救治创新技术与防护规范研究”获批立项,宁琴教授为首席科学家;全球新创自体干细胞移植联合CAR-T细胞免疫疗法;器官移植创造多项国内外纪录、肾移植存活率优于欧美发达国家;微创技术蓬勃发展,湖北省首台手术机器人落户我院,目前已广泛应用于泌尿外科、肝脏外科、妇科肿瘤、胸外科等;脑血管病临床转化研究取得新突破;多学科联合(MDT)急危重症救治水平国际先进;突破性将补肾益气活血法则运用于不孕症及妊娠并发症的治疗;胎儿产时手术全国第一;康复机器人获国际发明金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和老年医学等专病研究国内领先;引进华中地区第一台“速锋刀”,极大提高肿瘤放疗效果……这些研究成果,都有效地、积极地进入转化医学平台,作用于临床,催生出大量“同济创新”,极大地提升了医生“看好病”的能力,亿万患者因此受益。

积极开拓新服务,打造新医疗,全面建设“同济云医”。2020年底,同济医院成立湖北省首批互联网医院,以全病程患者管理为建设方向,有效打通线上医疗服务和线下医疗流程,打造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智能化医疗服务模式,将医院的功能概念从治疗延伸为健康。开通仅仅一年,线上服务病人数已超百万人次,极大地满足了新形势下患者的就医需求。

医院还通过建立涵盖门诊和住院的多学科MDT团队、开通门诊通票、推广快速康复(ERAS)、无痛诊疗、便捷医保服务及提高护理服务人文内涵,为病人提供一站式、多学科联合的贴心医疗服务。

——立德树人,医学教育硕果累累

院党委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一直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医学专业教学,贯穿教学全过程,落实“三全育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十年间,毕业本科生2223人、八年制601人、博士1467人、硕士3250人,为国家输送大批高质量医学人才。

人民卫生出版社临床医学专业国家级规划教材主编和副主编人数在全国医院中排名第一,主编或副主编各类国家级规划教材近50部,最新版《黄家驷外科学》以及《中华内科学》等医学巨著也由我院教授主编。2020年教育部高教指导委会及临床实践教学联盟联合发布的全国临床实践教育质量排名中,我院排名第七。获国家级教学质量工程立项6项、各级教学成果奖21项,其中《外科学》第9版荣获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二等奖。

我院教师代表大学参加全国医学院校教学竞赛,实现一等奖零的突破。4次参加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获得1次特等奖、3次一等奖;在首届全国来华留学生临床思维与技能竞赛中获最高奖。

铸魂育人,厚植职业情怀。创办“健康中国·课程思政”品牌,依托《医学导论》课程,鼓励教师在专业课的讲授中融入思想政治和品德修养内容,开课前将医生职业素养、医德故事、华中大及同济精神、学科发展历程等元素融入到专业课教学中。《医学导论》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授课团队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

在研究生教育中,突出党团班共建,以社会实践激发担当作为。开创“学生-班干-德育助理-辅导员-导师五位一体模式,积极开展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打造同济颜(研)志愿服务品牌,鼓励研究生投身社会实践,磨砺坚韧品格,承担社会责任。2012年成立博士研究生三下乡医疗志愿者服务团,足迹遍及省内多地。研究生党委获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基层单位湖北省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团队2019级博士第一党支部入选教育部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先后有师生获评湖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先进工作者”、湖北省卫健委“优秀共产党员”、共青团中央“抗疫青年志愿者服务先进个人”等称号。

言传身教,以过程管理提升培训质量。在住院医师和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中,建章立制,健全医院-职能部门-培训基地三级管理机构。2014年起,共培训了3684名学员,历年均完成了紧缺人才专业招收任务。2015年,同济医院被评为湖北省住培示范基地33个专业基地成为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9个专科开展国家级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2019年建立全科医学科,牵头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2020-2021年,妇产科、儿科、麻醉科、内科、急诊科、临床病理科、口腔全科共7个专科被评为全国重点住培专业基地。先后有8名医师荣获全国优秀基地管理者”“住培优秀基地负责人”“住培学员心中好老师等称号。医院还成为国家住培结业试题开发基地,国家住培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基地,并承担了十三五住培规划教材的主编、副主编工作。

——立足创新,科研“同济现象”再谱新篇

医院围绕临床瓶颈问题探索符合中国人的诊疗标准,倡导多中心研究、多学科携手攻关。基于临床问题,做对病人有意义的科研,让顶尖的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造福民众,是同济人始终秉持的价值观。

2013年起,医院实施科研发展的TOP战略:面向国际医学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遴选10个左右学科,每年每个学科资助300万元-500万元,连续资助三年;鼓励年轻医生,医院每年设立院科研基金,拨款100万元资助30-40项研究,扶持青年科技人员开展科研活动;强化优势学科,进行重点实验室评审,每次15个实验室入选,各资助150万元;提升公共科研平台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对医院公共科研平台,如实验医学研究中心、生物医学研究中心、动物医学研究中心、转化医学研究中心、生物样本库加大投入,提升科研服务的能力和水平;起步相对较晚的学科,每个实验室资助30万元。在其推动下,医院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坚持做对病人有意义的研究,在临床重大疾病和关键技术领域取得多项重大突破,填补一系列国内外空白。王伟教授团队针灸用于无先兆发作性偏头痛预防的RCT研究入选2020年全球神经领域十大研究进展,被评为2020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2012以来连续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突破百项,2017年达157项,全国排名第一。已获国家科技成果二等奖11项,连续610SCI论文被引用次数居全国第二,2018SCI学科影响因子前1/10的收录论文居全国第二。2017年科技影响力排名全国第六。现有54个专业完成药物临床试验资格备案,51个专业完成医疗器械临床试验资格备案,临床试验专业数在全国医疗机构中处于领先地位。

20195月,医院正式启用8万平方米的国际一流的科研大楼,全面提升了科学研究条件和管理水平。

——搭台筑巢,人才培养高位推进

医院实力的比拼归根结底是人才的比拼。同济医院在国内率先提出“创建国际一流医院”的目标后,人才培养驶入快车道,并通过“内培外引”模式致力于培养医界领军人物,助推医院国际化进程。

“留住人才,需要待遇,更要感情,最重要的是靠事业。”同济医院推出一系列支持政策,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让优秀人才学有所成,学有所用。通过建立院士平台、学科平台、疾病治疗平台和科研平台引进人才。根据人才发展不同阶段的需求,量身订做,形成完善的链条。分类施策,全面培养人才、精准扶持人才:设立拔尖人才专项经费分类分层次助力院士、领军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开展创新科学研究;设立优秀青年科学基金,为青年人才科研工作起步做好保障;设立临床骨干专项资助基金,支持各学科临床技能提升。医院通过中德医学会、“六个二”工程等方式深耕国际合作,提升人才国际化视野。

医院形成了两院院士领衔、名医名家荟萃的人才格局。其中,陈孝平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马丁20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拥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0人(含国家级青年高层次人才15人)、省级高层次人才97人、市级高层次人才65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4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者96名。一大批专家、教授享誉海内外。以这些人才为核心的同济人才队伍,汇聚成服务百姓的强大力量,汇聚成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强大动力。

——与国家同舟,与人民共济

同济医院始终坚持“与国家同舟,与人民共济”,始终秉持对医学真理的执着追求,对国家民族的责任担当。在每一个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同济人都是参与者、引领者和贡献者,用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和奉献的精神书写着一个又一个医学传奇与人文传奇。

四川雅安抗震救灾,昆明“3·1”严重暴力暴恐事件,昆山工厂、宜昌当阳爆炸事故,蔡甸消泗乡、天门黄潭乡抗洪,东方之星旅游客轮倾覆事件,恩施鹤峰、仙桃食物中毒事件,陕西胡蜂蜇人事件,麻城市房屋垮塌事件,恩施朝阳坡小学恶性伤人事件,大广高速鄂州境内跨线桥垮塌事故,浠水县群体烧伤事故,武汉市“514风灾,十堰燃气爆炸事故……同济医院秉承公立医院公益性,一心赴救,甘于奉献,圆满完成一系列重大医疗救援任务,得到了各级政府、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赞誉。

2020年初,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同济医院作为抗疫排头兵,率先主动将发热门诊扩大50倍接诊病人,率先主动将中法新城院区和光谷院区开辟为抗疫主战场;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6次坐镇同济医院指挥全省抗疫;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马晓伟十余次到同济医院召开重症救治例会;重症床位数、接诊发热病人数、收治重症病人数、ECMO使用例数、80岁以上病人数、线上咨询免费服务量均为全国最多;还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发热门诊临时党支部,最早喊出不计报酬,无论生死;全国率先发布《新冠肺炎诊疗快速指南》,主编指南、共识72个;创建重症救治“同济模式”,被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发文推广;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光荣称号;获“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光荣称号。2020426日,国家卫健委发文,决定以同济医院为主体设置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这是全国第六个国家医学中心。

作为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的主体单位,同济医院还积极派送医务人员支援国内外抗疫工作,累计派出98人次支援金银潭医院、社区隔离点及方舱医院;22批次144人次赴莱索托、安哥拉、河北、吉林、杭州、昆明、南京、厦门、甘肃、黑龙江、新疆、大连、青岛、北京、上海等地区支援当地新冠疫情防控和救治;组织并带领252555名医护人员参与武汉市硚口区、沌口区、江夏区、高新区、汉南区、鄂州市等地核酸筛查大会战,共采集核酸样本551991人次;1500余名医护人员完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疫苗保障任务。如今,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医学中心平战结合远程指挥中心和会诊中心已投入使用,空地一体化急救基地挂牌成立。该中心建成后,将形成以国家医学中心为引领、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为骨干的国家、省、市、县四级救治体系,打造预防、预警、救治、管理、培训、研发等为一体的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长效防控机制。

以健康扶贫为抓手,“让更多人拥抱健康,让居民获得高质量医疗服务”,深入基层持续开展医疗扶贫,促进群众健康,在同济医院已成常态。医院积极开展援疆、援藏相关工作,十年来,共派出医务人员55人次执行支援任务,足迹遍布西藏山南地区、新疆博州、青海西宁和广西南宁等地。

受国家卫健委委派,同济医院自2012年起,每年组建一支国家医疗队赴深度贫困地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巡回医疗活动。十年来,同济医院共派出百余名专家分赴湖北恩施、山西、青海、云南、海南、内蒙古、四川等地下乡入村,开展巡回医疗和健康医疗知识讲座,支援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疑难重症、特殊疾病诊治,让基层人民享受到国家医疗队的健康服务,同时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在当地建起一支支带不走的医疗队

组建医疗联合体,助力分级诊疗。医院已经形成了以城市医院联盟、逐级托管、对口支援、远程医疗、专科联盟等多种形势的医联体,助力分级诊疗。目前医院已建设有28个院级医联体,30个专科(病)医联体。通过派出驻点帮扶专家同时结合帮扶医院的实际需求与医疗定位,分类分层、因地制宜,开展医联体建设工作,形成以-院,科-科,点-为核心的立体帮扶模式,依托当地医院开展常见多发病、疑难重症、特殊疾病诊治等活动,积极完成各项健康扶贫和应急救援任务。2019年,受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委派,作为输出医院支持山西白求恩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帮扶的湖北省咸宁市中心医院、海南省文昌市人民医院、江西省信丰县人民医院等基层医联体医院已经实现了80%患者看病不出县。其中,托管咸宁市中心医院开创三级医院托管三级医院的先河,由新华社内参深入报道,被誉为同济咸宁模式。医院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敢为人先,管理创新成果丰硕

立志做医疗行业高质量领跑者,同济医院一直以守护健康生命线为己任,推出一系列具有同济特色的医疗管理、绩效管理、多院区管理、科室管理新模式,积极推进质量认证、质量强院。

2012年,同济医院成为亚洲最早通过德国KTQ质量管理模式体系认证的医院。这一模式要求以病人为导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质量实施精准监管,精准构建病人安全质量体系。2015年通过德国KTQ认证复评;2017年外科学系获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医院获第七届武汉市市长质量奖2019年医院荣获湖北省长江质量奖;医院两次荣获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科技创新奖一等奖。2022年成为湖北省唯一的委省共建高质量试点医院。

2018年国家卫健委医疗技术和服务双提升同济新闻发布会,介绍同济医院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着力医疗技术和质量双提升,打造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就医获得感。2020年,同济医院在中国医院(综合医院)患者、医务人员双满意排名中位列全国第一。

同济医院三院区“一体化管理同品质医疗”的管理模式确保了医务人员水平同质化、医疗流程同质化、患者接受的服务同质化,优质医疗资源服务半径不断扩大。在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同济医院同济医院充分发挥多院区一体化管理的实践经验,经受疫情大考。国家卫健委为此专题调研我院多院区管理工作,同济模式成为国家多院区新政的重要参考。

——汇通中外,国际知名度不断提升

配合“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开展对外医学交流,近10年来,18个国家和地区共1960余位专家来访,选派700余人赴海外学习交流,3000余名职工出国(境)参加国际会议和学术交流;与德、美、英等国的一流医疗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

深耕对德交流,德国几任总统和总理高度均肯定同济医院为推动中德医学交流所做出的贡献。多次成功举办中德—德中医学协会联合年会,并在中德两国卫生部长的共同见证下,与中德医学协会和德中医学协会签订三方合作协议;德国现任总统施泰因迈强调要将同济医院打造成中德交流的标杆,201810月同济医院光谷院区挂牌武汉中德友好医院,这是国内首家中德友好医院。20199月,时任德国总理默克尔成功访问同济医院,称赞同济医院很棒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医院将紧扣高质量发展主线,不断创新医院管理,建立并完善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积极参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推进创建国际一流医院“三步走”战略,以坚定的政治姿态、饱满的精神状态、良好的社会形象、优异的工作成绩迎接华中科技大学70年校庆!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办公室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航空路13号  邮政编码:430030 联系电话:027-83692814  鄂ICO备03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