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史文化网首页  >  院史钩沉  >  正文

【70周年校庆·115周年院庆·院史回眸】法医学系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22-06-08 18:02:20 编辑:

奋楫笃行履践致远 弦歌不辍桃李芬芳


七秩芳华育桃李,乐道济世谱华章。华中科技大学已历70载春秋,法医学系也已经建系37周年。在三十七年的砥砺前行中,法医学系不断坚持科学 严谨 公正 自律 团结 自强 民主 和谐的系训,以立德树人为初心,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中持续深耕细作,在服务国之大者中不断书写法医传承,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白衣法官,秉承法医学与时俱进的科研进展和匠心精神不断捍卫了司法公正和人民健康。


杏坛耕耘 教泽绵长

我校法医学科的历史最早始于1924年,由当时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病理学馆主任德国人欧本海姆(H. Oppenheim)主持,以单德广为专职法医,在病理学馆进行法医尸体剖验鉴定。相关工作开创了我国应用现代医学的技术和理论进行法医学尸检鉴定的先河,使我校成为在中国最早开展法医学尸体剖验鉴定的单位之一。由于时代和学校发展的变迁,当时的法医学科没有系统传承下来。

1956年,黄光照等人为我校(已完成迁汉,时称武汉医学院)1953级医学系及卫生系学生首次开设法医学课程。1980年,学校成立法医学教研室。1985年,由教育部、公安部、司法部、卫生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发文,确定我校为新中国首批获准设置法医学系的6所部属医学院校之一,同年开始招收我国第一届法医学专业本科生、硕士生。1998年获得法医学博士学位授予权。2002年经湖北省司法厅批准,成立了中南地区第一家司法鉴定中心——“湖北同济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2008年获批省级重点学科。法医学专业于20213月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软科2021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专业位列第三。

法医学系全系教师编制17人,有教授5人,副教授9人,讲师3人;教师100%具有博士学位,其中有博士后经历6人;担任国家级学会主任1人、副任委员2人;省级学会会长1人、副会长1人、专业委员会主任4人、副主任5人;为国家规划教材《法医毒理学》第1-5版主编单位;《法医病理学》副主编单位,2005年两本教材分别获全国高等学校医药优秀教材三等奖和一等奖。全国规划教材《临床法医学》第三版主编、《法医物证学》第三版副主编单位。法医学系师资虽然人数少,但学历层次高,追随重点研究领域意识强,积极开展科学研究。近五年来,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

法医学系60%的教师拥有德、美、英、法等世界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留学、访学经历。近年来共选派10名教师前往剑桥大学、杜克大学及华盛顿大学深造,并积极邀请了德国、美国、芬兰、台湾等国家或地区法医学专家来我校进行学术讲座。国际著名华裔刑事鉴识专家、法庭科学家,被誉为现代福尔摩斯的李昌钰博士曾两次来校讲学,并受聘为华中科技大学名誉博士。德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法庭科学杂志》(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主编、国际法医学会(IALM)前主席Pekka Saukko教授曾应邀前来同济医学院访问讲学,进一步深化了法医学科的对外交流,为法医学子提供了良好的教育氛围和环境。

 

法医学系创始人,首任系主任黄光照教授

 

党旗定向 保驾护航

法医学系心怀“国之大者”,持续擦亮“同济法医”品牌的红色底色和影响力,党建工作得到了广泛的认可。系党委通过先研讨、指方向、定基调、督落实,不断推动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学风建设的强化。积极支持开展创新人才培养,在政策、人力、财力等方面倾斜,鼓励教师投入教育创新之中。加大投入全国实验技能大赛、开展教学研究探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完善智慧教室硬件设施。近几年大学生参加大创项目比例达到100%,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1-3篇。2018年在首届全国法医学本科生技能大赛包揽团体及个人特等奖,惊艳了兄弟院校。

 

首届全国法医学本科生技能竞赛团体特等奖

 

为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系党委推动设立法医学系科研促进基金,鼓励全体教职工积极从事科研工作,尤其是协助青年教师启动科研项目,并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到基金委兼职锻炼,主动带队和基金委、公安部等科研主管部门加强沟通,畅通人才培养通道。2020年,为刘良团队开展新冠遗体解剖和病理研究提供服务和支持,争取科技部600万和省校的专项科研项目,研究成果对国家战胜新冠疫情的做出了突出贡献。

法医学系党委认真落实“党管人才”工作要求。一是加大引进力度,近几年引进人才占教师队伍的40%,其中引进了全国法医专业唯一的1 名青年千人,解决了学科断层的问题,为学科注入新鲜活力。二是持续用力推动中坚青年骨干培养,积极推荐卓越华中学者并获评2人、各类学术组织专家、选派教师前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锻炼培养等;鼓励优秀中坚师资参加国际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和培训。不断强化鉴定品牌,为法治中国建设做出贡献,2018年和2021年完成了面向全国的司法培训任务,得到了省市司法行政机关和行业协会的认可。

  

加强文化氛围建设不断弘扬法治思想

 

弦歌不辍 桃李芬芳

法医学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持续深入在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加强品德修养、增长知识见识、培养奋斗精神、增强综合素质六个方面下功夫,以精细服务助力学生成长,育人成效显著。根据法医特色,精心组织开展“法医面对面”、“长歌行晚会”等品牌活动,邀请华裔神探李昌钰、中国工程院院士丛斌、法医作家秦明等业内专家与学生面对面交流,精心组织讲好疫情下的法医故事,持续不断走访革命老区,携手芒果TV录制《初入职场的我们》,充分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掀起法医热潮,得到中宣部、公安部高度评价,同济法医成为热词,引领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建系37年来,共培养900余名法医学本科生、300余名硕士、70余名博士,大批毕业生成为全国公检法系统、司法鉴定系统、医学及政法院校的领军人物及技术骨干,如公安部特聘首席刑侦专家闵建雄主任法医师;武汉市公安司法鉴定中心教导员、全国公安刑事十大科学技术工作先进个人朱传红博士等。20202月,法医学系刘良教授等师生率先进行了世界首例新冠遗体解剖,为中国抗疫贡献了同济法医力量。

除了有针对在校生的课程,我系作为最高人民法院法医继续教育培训基地,积极开展对公、检、法等单位在职法医的培训工作,通过一年的专业知识培训,使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检案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共开办全国法医进修班37期,法医专业证书班1期,培训在职法医1000余人。将德高医粹的医学精神在历代法医人的故事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华裔神探李昌钰来校讲座

 

著名法医作家秦明来校参加“法医面对面”系列活动

 

 

连续举办全国法医进修班为国家培训法医力量

 

心系家国 守护太平

法医学系坚持以科研带动学科发展,通过实验平台建设,从自筹发展基金中投入860余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和购置实验仪器设备,显著改善了教学科研环境,为促进学科发展奠定基础。设立法医学系科研促进基金,包括青年创新基金及纵向项目配套经费,激励政策调控,引导和鼓励教师不断提升科学研究水平。近十年来,法医学系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5项,省卫生厅课题3项等。发表科研论文200余篇,其中SCI收录132篇,师均效率名列前茅;包括发表全球首例新冠解剖病理案例报告、Nature子刊Genetics在线发表研究成果等,一系列科研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自筹经费打造实验中心平台

 

法医学系为司法部指定的全国司法鉴定人继续教育基地。于20019月经湖北省司法厅批准成立湖北同济法医学司法鉴定中心,为湖北省认定的第一家法医学司法鉴定权威机构,同时也是湖北省、武汉市医疗纠纷鉴定指定单位,每年受理各类鉴定约4000件。20096月,由湖北省司法厅和湖北省妇女联合会批准设立的湖北省家庭暴力伤情同济司法鉴定中心正式挂牌。承担了大量的尸体解剖、医疗纠纷、活体损伤、亲子鉴定、法医精神病学鉴定及毒物分析等法医鉴定工作。为公、检、法、司、卫生、保险、军队等委托单位解决了大量重大和疑难案件,为其办案提供了证据,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可。

2009年荣获首届全国司法鉴定机构先进单位称号。20101月,本中心顺利通过CNAS组织的四合一现场专家评审,并获得CNAS批准。本中心现有法医病理、法医临床与司法精神病、法医物证及法医毒物分析四个鉴定室。现有各类工作人员共50人,其中具有执业证的专业鉴定人员32人。鉴定人中具有博士学位者占59.4%,具有高级职称者占65.6%。本中心先后主持鉴定过大量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案件,如湖南湘潭黄静死亡案、湖北石首群体事件、湖北利川冉建新死亡事件、湖北天门城管殴打致人死亡案、武汉理工大学教授黄梅死亡案、辽宁连莉莉死亡原因推断案、湖北天门“老红军寻亲”案、湖北黄冈父子换肝医疗纠纷案等等,为我国法治社会的建设及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20201月我国突发新冠疫情,法医学系刘良教授团队成员逆行回汉,获批主持开展了世界首例新冠肺炎逝者遗体解剖,共完成10例系统解剖,并同步展开系统病理学及病毒学研究工作,研究成果写入了《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第七版)》及《新型冠状病毒诊疗方案(第八版)》,填补了新冠肺炎病理学及病毒分布方面的空白,在《法医学杂志》发表国际第1篇新冠遗体系统解剖的大体观察报告,与临床专家一道在Lancet上撰文探讨新冠肺炎的研究假设,有利于全球科学家集中目标进行全面研究,为疫情防控贡献了卓越的科学力量。为此科技部专门致信我校,感谢法医学系为全国抗击新冠疫情工作和涉疫科研攻关工作做出的贡献和努力。法医学系传承法医精神,不辱使命担当,为世界范围内抗击新冠疫情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刘良教授以“让真相大白于天下”成功入选CCTV2016年年度十大法治人物,成为首位以法医身份入选年度法治人物的高校学者。2019年黄代新教授成功荣获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个人。法医学系多次获评司法部宋慈杯司法鉴定文书评选一等奖。法医学系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服务依法治国战略中正越来越多地发出同济声音、贡献同济力量。


刘良教授团队完成世界首例新冠肺炎患者尸体解剖

  

全国创新争先奖状


 

黾勉同心 协同发展

跨入21世纪,法医学系上下黾勉同心,坚持教学、科研、司法鉴定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实现了学院与学科的跨越式前进。法医学系不仅仅有绵长的教学历史,出色的科研实力,更在司法鉴定中不断维护法律公平正义。

法医检案工作是法医学系利用法医技术开展对外服务的一项重要工作,从1957年即开始接受湖北省和武汉市公、检、法机关委托的法医病理尸体解剖和鉴定工作。即使是在文化大革命最困难时期,也未中断过。

1986年,法医学系建立后,对外检案工作作为法医学系三大工作任务之一,其工作范围、工作量和社会影响不断扩大。为加强对外检案工作,19883月,我系与武汉市中级人民法院联合开办法医门诊,扩大了法医学系对外检案工作的影响,检案范围扩大到省内、外。案源不断增加,影响不断扩大。通过检案,提高了教师的实际检案工作能力,丰富和充实了教学内容,形成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精神病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毒物分析等专业研究方向。

主要从事死亡时间推断、心血管疾病猝死以及颅脑损伤等研究。自动图像分析系统进行死亡时间研究、冠心病猝死的病理学及分子生物学研究、颅脑损伤后神经再生及修复的研究等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对药物依赖或吸毒、有毒动植物中毒机制进行长期的实验病理学系列研究,多项研究结果填补国内外空白。对药物依赖或吸毒、有毒动植物进行长期的实验病理学系列研究,其研究成果除应用于法医学领域外,也被广泛用于中医学、药学、毒理学、职业病学等研究领域。颅脑损伤后神经再生及修复研究等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在电生理技术客观检测视功能障碍、听功能障碍、认知功能障碍的系列基础研究,采用三维扫描技术检测体表瘢痕的长度和面积及瘢痕边缘自动侦测技术的系列应用研究,对脑损伤后认知功能障碍、新型毒品所致精神障碍及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在利用视觉诱发电位(VEP)评估客观视力、脑损伤后系列精神测评及人体损伤三维测量等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地位。

结合化学和药学的原理,采用色谱、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进入人或动物体内的药毒物、毒品及其代谢物进行分离、提取和分析, 以查明中毒原因,为侦查破案提供重要线索和为司法审判提供证据。主要研究领域为新型样品前处理技术(包含电膜萃取EME、液相微萃取LPME及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在毒物分析领域的应用。

开展了DNA遗传标记的群体遗传学及其在法医学个体识别与亲权鉴定中的应用研究,包括DNA微卫星多态性、单核苷酸多态性及线粒体DNA序列多态性等研究。在早期胚胎发育、神经发育及退化的机制、小儿自闭症的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机理方面有着深入的研究,以小儿自闭症研究为切入点,构建一套包括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分子生物学,模式生物等的实验平台开展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该领域的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三十七年风雨兼程,三十七薪火相传,法医学系的发展承载着一代代同济法医人为生者权,为死者言的理想与坚持。伴随着学校的快速发展,法医学系将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法治中国建设,充分把握好双一流建设大好机遇,用更高的科研水平、更好的育人成效、更强的社会服务报效祖国,报效人民。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办公室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航空路13号  邮政编码:430030 联系电话:027-83692814  鄂ICO备03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