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院史文化网首页  >  人物春秋  >  正文

记中国著名内科学家邵丙扬教授

点击次数:  发布时间:2014-05-06 10:07:37 编辑:校史研究室

 

 血吸虫病治疗的第一人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这首七律诗《送瘟神》是毛泽东1958年发表在《人民日报》的一篇著名诗作,由此人们也认识了小小血吸虫,也深刻地领教血吸虫病。

 

    新中国对血吸虫的调查和防治可以上溯到1949年4月,渡江解放宁沪杭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练兵备战于浙江太仓等地,华东军区便有不少来自北方的战士在练兵中感染发烧,造成大批非战斗性减员。

 

    这一年的8月,华东卫生部向当时还在上海的同济医院——中美医院提出派人下乡调查,当时年仅32岁的邵丙扬教授被特派为诊疗小组成员深入到太仓、南翔、嘉定等解放军驻地进行调查。邵丙扬一边对症治疗一边查找原因,很快他们发现,发热的原因是战士练习游泳时感染了血吸虫卵,经过大量的粪便检查,确诊为血吸虫病。当时邵教授提出,25%-50%以上的战士急性感染血吸虫病,必须立即扩大普查面,对血吸虫的防治迫在眉睫。

 

    根据邵丙扬的调查诊治报告,华东卫生部积极行动,组织血防医疗大队。1950年1月3日,邵丙扬任上海市血防大队长,率领三个中队的医护人员奔赴太仓、南翔、嘉定,负责治疗驻地解放军战士。历时三个月,医疗队检疫病人达13万人次,治疗1.8万余人。

 

    当时治疗急性血吸虫唯一的办法是静脉注射“锑剂”,这种药物毒副作用很大,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有丰富的经验,整个治疗过程必须密切观察。为了解放台湾,中国战备形式异常严峻,唯一的办法只能是缩短治疗时间。军令如山倒,大队队长邵丙扬像军人一样再次接受了命令。通过大量总结,血防队开始采用酒石酸锑钾20日治疗法。

 

    在完成医疗任务的同时,邵教授带领医护人员还开展血吸虫预防宣教工作,他们对疫区进行水井、浴室和公共厕所三大卫生建设,设计改良水井、改建厕所。为了使军民认识血吸虫病传染途径及其危害,医生们通过简陋的幻灯、巡回展览为部队战士上卫生常识课,协助部队捕捉消灭钉螺3万多只。

 

    体检时,医生们还发现多数战士患有口角糜烂、舌炎及阴囊湿疹,经分析均属维生素缺乏的表现,于是血防队建议部队改善饮食结构和烹调方法,还对部队医务人员进行了专业性讲课培训,经全体医务人员三个月的努力,终于胜利完成任务,在中国医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虽然已经比当时医学界普遍采用的月余疗法加快了速度,但仍未能解决普及推广治疗的问题,邵丙扬始终不能释怀。1951年,邵教授开始探索血吸虫治疗的缩短疗程研究,他与病理、生理专家一起协作,通过大量的动物实验和病人的随访观察,发现锑剂对肝脏的损伤可以通过肝脏的再生自我修复,进一步通过药理计算,邵教授发现治疗中只要注重预防致命性的心脏中毒症状,加大剂量3日注射治疗与20日疗效相同。1953年,《应用酒石酸锑钾三天疗法治疗血吸虫病的初步报告》首次在中华内科学杂志发表,“酒石酸梯钾三日疗法”迅速在全国推广,报告认为安全可行。据中华内科学年鉴专家论坛总结,我国在五十年代由于采用三日疗法达500万人之多,不仅为国家和人民节约了大量的治疗费用,而且缩短了治疗时间,患者重获劳动力的价值是无法估计的。

 

    1956年,中央卫生部在总结千例病例的基础上,展开全国血防工作会议,肯定了同济医院邵丙扬教授的三日疗法学术报告,并聘请他担任中央卫生部血吸虫病防治研究委员会委员及血防顾问。这对一个医学家来说无疑是最高的荣誉。

 

[1]   [2]   [3]   [4]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办公室  湖北省武汉市汉口航空路13号  邮政编码:430030 联系电话:027-83692814  鄂ICO备030193